|
嚴謹復原當時的冶煉場景,為參訪者營造直觀的情景體驗。 冶鐵業在新的歷史時期得到有序傳承和創新發展 遺址出土的陶瓷器碎片,年代集中在南宋中晚期至元代之間。 遺址出土的蓮瓣紋瓦當、大量筒瓦等。 鐵片、鐵塊等煉鐵粗加工產品 展示館建筑風格古樸大氣,與遺址及周圍山川、民居融為一體。 核心提示 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五金”篇中曾記載,全國冶鐵業“西北甘肅、東南泉郡,皆錠鐵之藪也。”其中,“東南泉郡”,便指泉州。 唐五代開始,銅鐵等金屬器和陶瓷器已成為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主要產品。宋元時期,我國冶鐵業高速發展,福建是最重要的鐵產地之一,尤以泉州安溪等地最負盛名。隨著泉州港的興盛,安溪青陽鐵場的鐵產品一度成為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重要商品。 作為世界遺產“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遺產點之一的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體現了世界海洋貿易中心出口商品生產的代表性遺產要素,是宋元時期泉州冶鐵手工業的珍貴見證。 在遺址旁,一座古樸的展示館默默守護,用深入淺出、形式多樣的博物館語言,為來訪者講述往事。在安溪縣博物館館長易曙峰的帶領下,我們走進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展示館,翻閱安溪冶鐵千年歷史,邂逅宋元泉州輝煌的冶鐵時代。 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展示館 地點:安溪縣尚卿鄉青洋村 開放時間:9:00—17:00,每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