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來,洛江區大力推廣“評理”工作,積極探索“近鄰評理+”新模式,創新“星級評理室”評級機制,把評理開放到村居、延伸到近鄰,確保群眾合理訴求得到就近回應、就地解決,切實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實現“最多訪一次”工作目標。一年來,以224個評理室和調委會為單元,依托137名村域網格員,共梳理排查信訪苗頭162起,開展評理139件,及時化解信訪苗頭。 近鄰評理+平臺搭建 構建“全覆蓋”網絡 全覆蓋建設評理室 將評理室建設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嚴格按照“七有”標準推進評理室建設,截至目前共投入資金50余萬元建設評理室93個,實現100%覆蓋。同時,突出地域、群體等特點,打造掛牌冠名“老干部”“僑心”“鄉賢”“云評理”等亮點品牌近鄰評理室4個。 全覆蓋配強評理員 充分調動社會的多元資源參與評理工作,全區6個鄉鎮(街道)86個行政村居全覆蓋配強由律師、心理咨詢師、兩代表一委員、鄉賢、老黨員、退休干部等組成的評理員隊伍,截至目前共聘用近鄰評理員510名。 全覆蓋網格化管理 將信訪矛盾化解與村域網格化服務管理相結合,充分發揮網格員天然優勢,將觸角延伸至群眾一線,確保信息情報第一時間掌握、調處力量第一時間介入、矛盾糾紛第一時間化解。 近鄰評理+程序規范 構建“全流程”公開 評理流程規范化 在評理開展落地的過程中,區信訪聯席辦統一將信訪工作流程制成版圖并下發至鄉、村,進一步指導好鄉村兩級評理室規范高效地開展評理工作,全力提升近鄰評理工作公信力。 評理說事平民化 將評理室開到“田間地頭”、設在群眾家門口的同時,秉持透明公開、自覺接受監督的原則,讓群眾評理說話“放得開”。近鄰評理過程中阿,評理員設身處地站在群眾立場說群眾話,在拉家常中為群眾解開心結,“話”解煩心事。 評理工作線上化 逐步探索“云端”評理工作,率先在河市鎮試點建設評理智能管理中心,實現鄉村兩級評理系統聯網,把近鄰評理工作搬到線上,既方便群眾就近就地開展評理,又能隨時接受各方監督。今年共開展了線上“云端”評理8件,成功解決了劉某明等多起矛盾糾紛。 近鄰評理+聯調聯處 構建“全鏈條”體系 突出黨建引領 積極通過黨建引領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到“近鄰評理室”的建設當中,結合“四下基層”“夜訪夜談”“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服務工作”等,動員黨員下沉一線、融入到群眾中參與信訪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工作,主動帶頭幫助群眾答疑解惑、解決實際困難。 融合調處資源 發揮信訪聯席辦協調溝通作用,主動聯合公安、民政、司法、財政、法院等部門與村(居)開展聯建共建,從法制宣傳、資金支持、苗頭排查、多元調解、司法介入等方面融合對接、資源共享、工作聯動,推動“近鄰評理室”與司法所、人民調解室、法院訴非聯動中心融合對接。 壓實工作責任 將評理工作納入政府年度績效、綜治平安建設和強基促穩三年行動等考評范疇,科學量化考核指標,充分發揮考評指揮棒的導向和督促作用,依托鄉鎮信訪工作聯席會議,促進近鄰評理工作實體化運行并向縱深延展,確保評理工作落實落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