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家暴法宣傳進社區 現場化解婦女家庭糾紛 近年來,為破解婦女維權工作難題,縣婦聯結合工作實際,積極探索創新有效的社會治理體系和辦法,聯合縣司法局在24個鄉鎮成立鄉鎮婦女援助中心,目前已完成鳳城、城廂、魁斗等10多個鄉鎮掛牌,實現婦女維權服務在基層看得見、找得到、有人管。 構建“一站式”維權平臺 “感謝你們特地上門跑一趟,現在我們生活恢復得與往常一樣,整個家庭又有了歡聲笑語。”近日,湖頭鎮后溪村陳女士特地到湖頭鎮婦女援助中心道謝。 原來,前段時間陳女士與丈夫出現感情問題,一度想要離婚。湖頭鎮婦女援助中心工作人員知道情況后,主動上門做工作,有效預防雙方矛盾激化,幫助雙方解開心結。 解決陳女士的感情問題,只是今年來縣婦聯聯合縣司法局成立鄉鎮婦女援助中心,著力破解婦女維權工作難題的一個縮影。記者了解到,鄉鎮婦女援助中心是以反對家庭暴力、預防未成年人性侵為宗旨,服務內容包括接聽12338熱線電話,處理家庭糾紛,以及適時組織法制宣傳活動,為廣大婦女兒童提供專業化、社會化、人性化公益性援助服務,并針對個案延伸心理關懷、婦女救助、反家暴維權等多元服務,逐步構建社會化、專業化、人性化、公益性的“一站式”維權與信息服務平臺。 “鄉鎮婦女援助中心采用的是‘婦工+社工+專家+調解員’的聯動模式,可以及時排查、發現婚姻家庭糾紛的苗頭和線索,做到發現在早、防范在先、處置在小,及時化解穩控。”縣婦聯權益部負責人謝惠華介紹,同時,對家庭關系不和的主動上門做工作、給予重點幫扶,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措施實,有效預防矛盾糾紛的發生、激化。 謝惠華告訴記者,鄉村婦女維權困難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農村婦女文化程度比較低,對法律法規缺乏必要的認知,維權意識薄弱;另一方面鄉鎮沒有直接可以維權的部門。通過成立鄉鎮婦女援助中心,可以形成縣、鄉、村三級聯動機制,滿足日益多元、復雜的維權訴求和服務需求,實現全縣大維權格局,真正打通服務保障婦女兒童權益“最后一公里”。 實施“造血式”幫扶提升 “我要抱抱我的‘娘家人’,謝謝你們給我活下去的勇氣。”近日,一名海南籍婦女緊緊抱著龍門鎮婦女援助中心工作人員動情地說。 工作人員介紹,該婦女多次受到丈夫家庭暴力,數次輕生未果后,便尋求援助中心幫助。援助中心迅速啟動快速聯動機制,及時深入其家中了解情況,幫助其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并幫助介紹新工作。 “把弱勢婦女兒童救助維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實施精準維權,做婦女群眾的貼心‘娘家人’。”謝惠華告訴記者,每戶家庭出現的情況不一樣,工作人員都會在深入了解情況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幫助;同時,為提升婦女維權意識,12支“巾幗宣講隊”經常聯合鄉鎮婦女援助中心,深入田間地頭,為基層婦女群眾普法,還制作法律宣傳微電影,通過城區電梯“淘屏”廣告,巡回播放婦女維權專題片。“將積極探索新的宣傳方式,比如微電影下鄉、結合家庭劇場表演等,切實提升婦女維權意識。” 此外,縣婦女援助中心還為廣大婦女提供“造血式”幫扶。“現在做藤鐵電商客服,一個月能有3000多元。”市民林女士高興地說,參加完縣婦聯舉辦的電商基礎班,很快就找到工作了。 據了解,針對婦女群眾對創業就業、技能提升的需求,縣婦聯積極開展各類技能培訓班。實施農村婦女就業技能培訓工程,舉辦4期以上茶鄉月嫂培訓班;舉辦農村留守婦女掃盲班、“雙鐵”文化培訓等,以及開辦新型職業女農民、家政員、電商基礎班等實用技術培訓班。據統計,全縣婦聯系統共舉辦培訓班73期,培訓農村婦女1.2萬人次,不斷提高婦女綜合素質,幫助數千名婦女創業就業。 “接下來會加快完成其他鄉鎮婦女援助中心掛牌,繼續完善相關工作銜接機制,擴大法律援助普及面,最大限度發揮法律援助職能;同時不斷總結從案發后的維權到主動預防的好做法,為廣大婦女提供更加規范、高效、人性化、多元化的法律援助服務。”縣婦聯主席林藝娟表示。(安溪報記者 吳梅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