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落地后,為減輕學生負擔,老師們布置的作業(yè)總量有所減少,與此同時對作業(yè)質量的要求也提高了。一份好的作業(yè)能幫助學生們鞏固知識,達到提質減負的效果。 據了解,各校、各學科教師也不斷加強探索,讓作業(yè)更有層次性、針對性。在此背景下,安溪縣教育局與科大訊飛合作,共同落實雙減,訊飛為安溪的學校提供技術支撐,協(xié)助進行雙減下的教育信息化改造。 “這學期,我們縣初中數學學科教學聯盟組就七、八兩個年級各編制12份‘縣本小單元分層作業(yè)’,在轄區(qū)選取7所學校試點推廣。”安溪縣教師進修學校數學教研員蘇杰民介紹,每份作業(yè)分不同層次,供學生們選擇作答。 多種作業(yè)“套餐”可選 激發(fā)學生答題興趣 “比起以往全班都一樣的數學作業(yè),我覺得這學期學校分發(fā)的‘縣本小單元分層作業(yè)’很有意思,它能激起我們的答題興趣,我和幾個數學學得較好的同學都會選擇去挑戰(zhàn)后面比較有難度的題目。”安溪縣鳳城中學初二年級學生許楊睿說。 據介紹,每份“縣本小單元分層作業(yè)”都包括必做題和選做題,其中選做題分為“普基”“提基”“強基”三個部分,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水平進行選擇答題。知識掌握情況較差的同學,可選擇“普基”以鞏固知識;已掌握基礎知識的同學,可選擇“提基”以強化解題思路;知識掌握情況較好的同學,可選擇“強基”挑戰(zhàn)自己。 “這樣的分層設計作業(yè),給予學生們自主選擇的空間,學生在課后可以花同樣的時間做題,各自達到較好的練習效果。”鳳城中學初二年級數學備課組組長葉哲雄告訴記者,在批改作業(yè)時,必做題可以幫助他判斷學生基礎知識是否掌握,選做題可以幫他了解學生們是否懂得活學活用。 一個學期下來,7所試點學校的不少數學老師發(fā)現這12份匯集各校老師之力編制的分層作業(yè)問題設置得更全面、更有針對性,幫助他們發(fā)現不同水平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方便后續(xù)授課復習鞏固知識。 依托大數據分析 查缺補漏“周周清” 值得一提的是,老師還將批改完成的作業(yè)掃描上傳至智學網。原來每個試點學校都有搭建“周周清個性化學習平臺”,該系統(tǒng)由科大訊飛提供技術支撐,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信息收集,并生成分析報告。依托大數據支持,不僅能幫助教師精準分析學生學情,也能系統(tǒng)記錄每個學生的知識點缺漏,方便學生后續(xù)自行查缺補漏。 “老師將我們的作業(yè)掃描到網上,后臺會對我們的錯題進行分析,再生成一份我們自己的作業(yè)。我們每周末可登錄自己的智學網賬號,將作業(yè)打印出來,進行練習。”鳳城中學初二年級學生杜浩宇告訴記者,在學習十一單元時,關于正方形方面的知識他掌握得不是很清楚,通過智學網匹配適合他的作業(yè),他慢慢掌握好這單元的知識。 現如今,不少學生養(yǎng)成了利用周末上網查缺補漏的習慣,因為大數據分析讓他們更好地發(fā)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解決,從而做到學習問題周周清。 安溪縣進修學校校長陳建全表示,“縣本小單元分層作業(yè)”在7所學校師生中得到的反饋還不錯,接下去還會進行再研究再論證,看是否有真正達到提質增效這一效果,如果效果良好,會考慮在全縣數學學科推行“縣本小單元分層作業(yè)”,并將該做法在其他學科試點推廣,以此提升安溪縣教育教學質量。(泉州晚報記者 謝偉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