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一步挖掘“安溪鐵觀音”生命力 區域品牌是一個地區綜合競爭力的標志,實現鄉村振興,更是離不開區域品牌的參與和助力。如何進一步挖掘“安溪鐵觀音”這一區域品牌的生命力,需要多方發力。 首先要聚焦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保護與發展。加強農遺生態保護與建設。實施茶山生態提升行動計劃,構建綠色防控體系和智慧茶園支撐體系,建設20萬畝綠色高質高效生態茶園。支持龍頭茶企創建技術研發中心,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全程追溯體系。加強農遺文化保護與弘揚。加大茶產業發展史的研究及茶道、茶禮、茶法等文化的系統梳理,形成體系完整、特色鮮明的茶文化系統。啟動建設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核心區、世界茶藝茶道文化交流中心等一批茶業“地標”工程。加強農遺技藝保護與傳承。充分發揮中國制茶大師、安溪鐵觀音大師等產業領軍人才傳幫帶作用,深入開展鄉村振興萬人培訓工程、千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百名茶產業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構筑安溪農村人才“金字塔”。 其次要打造“一帶一路”茶香通道,增強品牌競爭力。打造中國茶都。支持引進國內外龍頭茶企、各大茶類頭部企業在安溪建設“中央工廠”、精深加工中心,建設中國福茶產業數字科創園,提升城東茶葉新城板塊。深化品牌推廣。啟動新一輪海外市場布局,實施安溪鐵觀音海上絲綢之路“啟航計劃”。深耕重點市場。充分發揮茶促會各地分會作用,積極舉辦各類大型品鑒會、茶王賽,深耕茶葉市場,鞏固傳統市場,拓展新興市場。 第三是把握茶葉消費新潮流,增強品牌向心力。聚焦“電商化”。整合企業電商平臺等資源,建設10個以上的茶產業電商園區,打造茶葉電商總部經濟。聚焦“多樣化”。順應新發展趨勢,推動產品向新資源產品延展,打造更方便、更快捷的消費產品。充分發揮安溪茶產業多樣性,豐富產品體系。聚焦“功能化”。加強茶葉功能成分利用基礎研究,支持利用茶葉開展營養功能性食品創制,發展“食字號”“健字號”“妝字號”等,力爭在核心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 第四是構建產業發展高端平臺,增強品牌創新力。用好研發創新平臺。與中科院、中茶所等大院大所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依托中國烏龍茶產業研究院等平臺,持續開展基礎課題、實用課題研究。用好智慧茶業平臺。加強農業遙感、大數據、物聯網推廣應用及植保無人機、無人駕駛農機、農業機器人等新裝備在茶園生產管理的應用。用好投融資平臺。支持金融支農產品創新,繼續實施“金穗快農貸”“茶三通”等特色涉茶金融產品。 第五是培育大茶業發展體系,增強品牌帶動力。做強農文旅融合文章。開展39個茶莊園提質升級行動,打造“五園一體”(生態園、創意園、體驗園、名品園、文化園)的茶業綜合體,全面提升茶莊園的品牌效益和市場效益。加大茶配套產業培育力度。設立茶葉研發創新專項資金,持續做強茶葉包裝,建設茶葉包裝產業園,定期舉辦國內外茶葉包裝展銷會,推進茶包裝專業化、高端化、品牌化建設。打造茶企航母編隊。鼓勵茶企業加快創牌創標,培育企業個性品牌,塑造品牌核心價值,提升企業的市場知名度和競爭力。扶持龍頭企業上市,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收購、控股等方式整合中小企業,打造茶企“航母艦隊”。 據悉,“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安溪鐵觀音制作技藝參與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安溪鐵觀音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雙遺”,為中國茶產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張寶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