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網8月8日訊(通訊員 張錦川 本網記者 陳培源)8月5日,由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福建省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泉州市人民政府、新華社品牌工作辦公室指導,安溪縣人民政府、泉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主辦的“安溪縣品牌興茶行動計劃之鐵觀音北京推介會暨北京(福建)會客廳·安溪名優特產品專場”活動在北京福建大廈成功舉辦。 活動現場,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所黨委副書記、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楊秀芳分享了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跟蹤研究成果。 “該研究以質量安全為主線,全產業鏈為視角,重點圍繞安溪鐵觀音生態種管模式探索、安溪縣域茶園生態環境特征識別、茶園土壤肥力、微生物群落以及茶鮮葉原料、毛茶、成品茶的安全性評價等內容開展研究。”楊秀芳介紹,項目組采用實地調研、文獻查閱、化學計量分析等手段,力爭全面、客觀、科學、公正地反映三年來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全貌,為地方政府動態科學施策和推動地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楊秀芳指出,連續三年的跟蹤研究結果表明,安溪縣境內茶園生態化趨勢和茶葉質量安全水平整體穩定向好,尤其是近幾年積極推進的安溪鐵觀音種管模式,即綠色生產全程保障體系、五位一體農藝栽培體系、茶園三維立體生態調控體系和多維集成物理生物防控體系等四大體系建設,是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以問題為導向、加強源頭治理和過程管理的一個區域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從源頭推動茶園生態環境的持續優化和茶葉質量安全水平的不斷提高,為全國縣域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安溪樣板”。 質量安全是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近年來,安溪縣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不斷開展綠色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探索,深化創建首批全國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推進茶園土壤改良;深化創建首批全國農作物(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集成應用“生態調控、農藝改良、物理防控、生物防治及全程托管、統防統治、保險托底”等茶園綠色防控技術和模式。先后獲得國家生態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中國十大最美茶鄉、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首批全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等榮譽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