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安全轉移 確保不漏一人
鎮村干部輪流背89歲老黨員轉移至安置點 (吳志明 羅劍生 張曉斌 攝)
核心提示
連日來,泉州市各地早作安排,采取多種措施,提前轉移居住在地質災害隱患點、危舊房屋、低洼地等危險地帶的群眾,并做好安置和服務工作,全力防御臺風“鲇魚”。
安溪
啟動開放57個救災中心 私家車跑20趟轉移群眾
本報訊 (記者吳志明 羅劍生 通訊員張曉斌)臺風“鲇魚”來勢洶洶,安溪縣全面啟動開放57個救災中心、491個避災點,截至昨日17點,轉移群眾28562人。
“大爺、大媽您慢點走,路滑!”“嶺南村還有幾戶地質隱患點群眾沒有轉移出來,黨員干部,跟我來!”在安溪蓬萊鎮嶺東救災中心,記者看到,這里忙碌但不忙亂。自鎮里應急指揮部各個指令的發出,這里的避災減災工作正有條不紊地展開。
記者剛到不久,該救災中心又來了十幾名群眾。“這是我們今天上午再次對地質隱患點進行拉網式排查時轉移出來的。”嶺南村黨支部副書記張南益告訴記者,從昨天開始他和幾名村干部用各自的小轎車連續跑了20多趟,終于把村里需要轉移的群眾都統一安置到嶺東救災中心。嶺東救災中心是鎮級避災點,可以容納100多人,一旦災情來襲,鎮區8個村應該轉移的群眾都轉到這邊來。
在魁斗鎮魁斗村救災中心,70歲的老人林水綠正整理從家里帶來的行李。她告訴記者,前天下午鎮村干部就到她家動員她和老伴轉移。老兩口腰腿不好,行李都是鎮村干部幫忙拿的。到了救災中心后,林水綠才發現老伴每天必吃的降壓藥和止痛藥因走得急而忘了帶。鎮里的干部了解后,二話不說,就幫老人到附近藥店把藥買來了。
群眾轉移出來了,就要安置好,讓他們吃好住好生活好。中午時分,嶺東救災中心的廚房里飄來陣陣肉香味,中心的廚師給群眾準備的“大鍋飯”快出鍋了!在風雨中,群眾一邊吃著熱騰騰的面條,一面看著電視,了解臺風登陸的消息。嶺東村78歲的張秀珍老人告訴記者,救災中心中不但按時提供熱騰騰的飯菜,干凈舒適的床鋪,還提供室內運動場所,安置的群眾可以下棋、打乒乓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貼封條防止住戶私自回家 昨晚,南安霞美長福村安置點內,被轉移群眾正在用餐。(黃耿煌 郭藝芬 攝)
安溪蓬萊
房門貼上封條 防止住戶回遷
本報訊 (記者吳志明 通訊員章桂林 張曉斌 文/圖)“貼封條、貼封條!”昨日下午3點,蓬萊鎮鴻福村1組的5戶人家因為處于山體滑坡的危險地帶,被當地村干部強制轉移。隨后,當地村干部在這些人家的房門上貼上“轉移避險!臺風警報解除前一律不得回遷”的封條。
與此同時,當地鎮村干部為轉移到避災安置點暫時居住的10多位村民提供了食物和飲用水,并將他們安置在附近的鴻福村安置點休息。
據介紹,貼封條是想給村民一種警示,一經貼上,村民就不能隨意撕掉;鎮村干部會加強村莊的巡查,一經發現村民在臺風警報解除前隨意撕掉封條回到家中,該村民今后在安居工程、造福工程、災害重建資金等方面將不給予優先考慮。
臺風“莫蘭蒂”期間,該鎮轉移群眾3300多人,正是得益于該鎮在災害點村民家中貼封條等舉措,該鎮沒有出現傷亡事故。“此次‘鲇魚’來勢兇猛,蓬萊鎮絲毫不敢松懈,繼續采取在災害點村民家中貼封條、發書面通知書等舉措,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組織村民轉移到安全避災點。截至目前,全鎮已轉移群眾2830人。”鎮長林華霖說。
石獅
挨家挨戶通知 轉移危房住戶
本報訊 (記者詹偉志 陳靈)昨日,記者從石獅市防汛辦獲悉,截至昨晚6時,石獅市轉移危房、低洼地人員2755人,并做好安置和服務工作。
昨日,石獅市各鎮(街道)、村(居)干部挨家挨戶通知轄區住在低洼地帶、建筑工地、危舊房屋、地災隱患點等危險區域的人員提前轉移,并做好安置和服務工作,集中安置點派駐專門人員負責,并做好后勤生活及應急保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昨日,永春東關鎮對一些地處危險點的群眾進行提前轉移安置。上次“莫蘭蒂”臺風,湖洋溪溪水暴漲,東關橋橋頭的一些房屋有的進水1米多深。圖為在擔架幫忙下,半身不遂的70歲李阿婆被安全轉移。 (黃墩良 陳小陽 陳博文 攝)
惠安
臨海前五排房 居民緊急撤離
本報訊 (記者張文璟 廖培煌 通訊員陳小莉)昨日10時起,惠安縣緊急通知臨海前5排房屋和主要溪流周邊2排房屋的居民及重要財物應立即轉移到安全地帶,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據惠安縣防汛辦負責人介紹,目前全部海上漁船1272艘4205人已全部回港避風,相關人員已全部撤離上岸,船只也已錨固完畢。該縣還對全縣有受臺風威脅的應轉移人員的人數和地理位置進行全面摸排,轉移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并要求各鎮加大低洼地帶、危舊房屋、地下室、地質災害點、大樹旁房屋人員的轉移力度,確保不留一人、不漏一個。
洛江虹山
提供特殊單間 安置轉移群眾
本報訊 (記者王金植 通訊員葉雅萍)昨日,洛江虹山鄉轉移群眾168人,該鄉松角山村還安排2個單間供特殊轉移群眾居住。
虹山鄉松角山村地災戶較多,在此前的“莫蘭蒂”臺風中受災情況為全鄉最嚴重。為應對新一輪臺風,村里早早部署工作,全村應轉移26人,均按照要求于昨日17時前全部轉移至避災點,并確保轉移群眾的生活得到完全保障。
松角山村黨支部書記彭維欽介紹,避災點總共有40個床位,最人性化的是其中有2個單間,每間有2個床位,避災群眾中有特殊人群如殘疾人等需要照顧的就安排單間。大通間床位共36個,并提供吃、住、生活用品等,讓災民在這里有溫馨家庭的感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南安洪瀨
一樓居民全轉移 救援隊集結待命
本報訊(記者陳靈 黃耿煌 通訊員梁少煌)南安洪瀨鎮啟動防臺風應急Ⅰ級預案,昨日上午9:30前,全體駐村工作隊進村入戶督查指導防御臺風工作。
昨日,洪瀨鎮對全鎮受“莫蘭蒂”臺風影響的被淹地以及簡易工棚、一層建筑的群眾進行全部轉移,截至昨晚8點共轉移3139戶16339人(其中需轉移危房、簡易工棚637人),并根據實際需要及時擴大轉移對象和范圍。鎮政府還通告鎮區三個農貿市場、所有商鋪28日休市一天,所有鋼結構廠房、在建工程一律停工。
上級防汛部門調配的20名迅捷救援隊已于昨日下午5點在鎮政府集結待命。另外,無人機搜救隊、皮卡車大隊、泉州市紅十字會義工、微公益協會醫療隊、冬泳協會等近50人的民間救援團隊和50名部隊官兵作為備援人員,隨時參與搶險救災。
南安翔云
接送轉移群眾 私家車來幫忙
本報訊 (記者黃耿煌 通訊員王旋麗)為防抗臺風“鲇魚”,南安翔云鎮各駐村領導迅速下鄉,對高陡邊坡、低洼地帶、危舊房屋、臨時工房、地質災害隱患點等危險區域的群眾按時間節點要求及時轉移,至昨日下午兩點前轉移人員約達316人。由于政府公車不夠用,不少鎮干部用私家車接送轉移群眾。
永春
早預防快行動 安置四千人員
本報訊(記者黃墩良 通訊員蘇福彬)面臨“鲇魚”臺風的威脅,永春早預防,至昨日下午5時,全縣已轉移安置各類危險點群眾4500人。
該縣昨日將所有居住在低洼地帶、建筑工地、臨水、臨崖、臨山、小水電站、山洪危險區、危舊房屋、工礦企業、臨時工房、地災隱患點、廢品收購站、地下室、大樹周邊有人居住的房屋、外來人員居住集中區域的人員提前轉移,并做好安置和服務工作。集中安置點派駐專門人員負責,并做好后勤生活及應急保障。
市救助站
勸導流浪人員 進站躲避臺風
本報訊 (記者廖培煌 通訊員陳婧)昨日,泉州市救助管理站組織工作人員及社工人員,全面排查流浪乞討人員。
工作人員著重巡查了客運中心站、關帝廟、承天寺、開元寺等幾個常年有流浪乞討人員的地段,勸導流浪乞討人員在臺風到來之前撤離到救助管理站等安全地帶,規避臺風的不良影響。
排查過程中,工作人員攜帶了食物予以適量發放,為流浪乞討人員補足物資,幫助其安全度過臺風期。盡管風雨交加,依舊有幾位流浪乞討人員在街邊及馬路上乞討,工作人員頂著風雨,耐心勸導依舊在外乞討的流浪人員進站躲避臺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