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晉江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雙擁工作的重要論述,在“晉江經驗”的指引下,按照“12345”工作思路(附注1),以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八連冠”為目標,圍繞“五個堅持”,強化“十個著力”(附注2),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完善服務保障,助力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不斷推動新時代晉江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縣域示范。 堅持常態持續 健全“四個機制” 市委議軍會審議通過《晉江市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八連冠”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職責措施,全面啟動新一輪全國雙擁模范城創建工作。 健全組織領導機制 黨政軍主要領導堅持“一把手”工程,把雙擁創模納入地方和軍隊建設重要議事日程,做到與中心工作同時部署,同步推進。及時調整市雙擁共建工作領導小組、服務東部戰區軍地協調小組、服務東部戰區軍事行動擁軍支前保障小組,修訂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建立立項分解抓落實制度,雙擁工作成為各級各部門各部隊日常工作重要組成部分。 健全常態議軍機制 市委常委會、市委議軍會、市政府常務會先后15次聽取雙擁、國防工作匯報,研究部署雙擁工作。堅持主要領導現場辦公、領導小組工作例會等制度,及時解決雙擁重點難點問題。市主要領導堅持“四個至少”原則,即每年至少一次部隊現場辦公、至少一次開展工作調研、至少一次走訪慰問部隊、至少一次聽取成員單位履職述職。 健全工作保障機制 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加掛市雙擁共建辦牌子,單獨設立雙擁共建科,每年核撥265萬元經常性業務經費。建立健全軍地互提需求、互辦實事“雙清單”工作機制。緊緊圍繞服務部隊備戰打仗,建立與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相適應的平時服務保障、戰時支前擁軍服務保障模式。加強支前物資供應站規范化建設,進一步提高服務軍事斗爭準備效能。 健全宣傳教育機制 堅持把國防教育、雙擁宣傳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晉江市第一中學、第二實驗小學、平山中學榮獲“全國中小學國防教育示范學校”。加強雙擁文化建設,設立“雙擁月”,建設“八·二三”雙擁主題公園和世紀大道雙擁宣傳廊道。舉辦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周年系列活動,包括書畫作品展、主題征文等8大內容。制作雙擁文藝視頻作品《同唱一首歌 共建雙擁城》,開展“新時代雙擁工作風采”主題征文、“雙擁心向黨 丹青頌黨恩”雙擁創建30周年書畫巡回展、 “福佑中華 樂享福文化”書法剪紙進軍營及“喜迎二十大 雙擁新時代”書法楹聯剪紙文化進軍營等16場(次)群眾性雙擁活動。舉辦兩屆“最美女軍人”“最美軍嫂”評選活動,為全市400多名雙擁系統工作人員開通“雙擁尊崇V網”視頻彩鈴。開設《晉江雙擁》網站,編印《雙擁簡報》49期,推出相關報道498條(次),其中在全國、省級媒體報道356篇。 堅持向戰為戰 聚焦“四個重點” 堅持“部隊所需、地方所能”,市財政投入2億元,支持部隊備戰打仗。駐晉部隊先后榮獲“軍事訓練一級單位”“空軍金盾牌”“基層建設先進師旅團”等榮譽。 聚焦助推科技強軍 堅持科技擁軍現場辦公制度,投入1840萬元支持科技強軍項目20個。實施“交鑰匙”工程,對項目設施設備實行地方采購、實物交付,支持部隊購置步兵戰車訓練模擬器,配備演訓所需無人機,升級作戰指揮平臺,建設空地綜合偵查系統等。發動社會各界開展“科技進軍營”活動,建設“書香軍營”“擁軍書庫”“擁軍電腦室”“電子閱覽室”26個,培訓軍地兩用人才625名。“市民營企業科技擁軍專項資金”劃撥27.39萬元表彰獎勵部隊科技練兵先進單位和個人。 聚焦保障戰備行動 完善“一站五點”支前保障體系建設,先后保障49個境內外部隊軍事演訓、戰備執勤任務,幫助解決訓練場地、住宿用房、用水用電、交通組織、食品供應、安全保密等問題。依托晉江市駐外商會設立支前擁軍西北、西南、新疆工作站,遂行保障駐晉部隊外出演訓。舉辦駐晉某部隊赴亞丁灣護航、赴吉布提海外基地執勤出征儀式,提供價值20多萬元的伴手禮和官兵戰斗精神培育文體設施。疫情期間,支持駐軍緊缺防控物資2.5萬件,幫助消殺營區3000多畝,“上門”為軍人軍屬開展13次核酸檢測、3次疫苗接種,《戰“疫”!泉州晉江硬核“擁軍”超給力》等5篇報道在退役軍人事務部官網刊發。 聚焦支持“四項建設” 投入5200多萬元支持部隊基礎設施、訓練設施、文化設施、生產生活設施項目101個。置換土地534.54畝支持駐晉某部隊“兩化”建設,征地71.3畝支持駐晉某部隊國防工程建設。投入2100萬元、劃撥土地30畝支持駐晉某部隊偵信裝備陣地遷移,支持新入駐部隊營房改造及水電、道路等建設。開展“情系邊海防”“城連共建”“愛我家鄉愛我艦”等擁軍優屬活動,購買150萬元電子產品、1000套安踏運動服裝及2000份恒安女性用品分別贈送西北邊防官兵及新疆軍區邊防一線女軍人,得到全國、省雙擁辦的充分肯定。 聚焦解決“三后問題” 堅持“應接盡接、應收盡收” ,接收轉業軍人101名,其中轉業干部59名,93.2%安置在行政機關、參公單位;轉業士官42名,100%安置在企事業單位;接收軍隊退休干部15人。解決24名有正式工作的隨軍家屬隨調問題,扶持26名隨軍家屬自主創業,發放隨軍家屬未就業生活補助金195.52萬元。出臺《關于進一步落實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辦法》,506名軍人子女優先享受最優質教育資源。制定《駐晉部隊擁軍購房實施方案》,為39戶軍人家庭提供擁軍優惠購房。在駐晉海軍、空軍部隊機關大院開設“軍營兒童之家四點鐘學校”,輻射其他“小、散”部隊,采取政府購買社工(優先聘用軍嫂)服務的方式,幫助解決軍人子女課后無人照看,作業無人輔導等問題,得到全國雙擁辦工作會議的肯定推廣和駐軍各單位的高度贊譽。協助駐晉某部隊舉辦“愛在軍營 情定深藍”軍營集體婚禮。 堅持為民宗旨 做到“四不缺位” 駐晉部隊積極開展共建“和諧晉江”“和諧家園”活動,發揚“主人翁”精神,為第二故鄉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城市共建不缺位
遷移光纜電纜29條116公里,實施油管保護性施工5次,遷移偵訊設施項目1個,支持泉州一重環灣、二重環灣晉江段工程、市醫院遷建工程、泉州環城高速晉江南立交改造工程、鳳池路嶼崆段污水管網工程、缺塘溪生態活水工程等33個重點項目建設。駐晉部隊支持梅嶺路貫通工程,配合開展空中景觀專項整治,拆除閑置營區老舊搭蓋3700多平方米。 文明創建不缺位 認真貫徹落實《群眾工作規定》,加強官兵教育、執行群眾紀律,真情為民辦好事實事。主動支持國際大體聯足球世界杯、晉江馬拉松等重大賽事舉辦,承擔升國旗儀式、運動員軍訓等任務。幫助軍訓學生14000余人,組織開展“雙擁+扶貧”“驕子護蕾”助學等活動,掛鉤幫扶貧困戶10戶、孤寡老人25名、困難學生39名。出動官兵1520余人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發動官兵470余人參與“無償獻血”活動,派出優秀教官指導駐晉集訓國家羽毛球隊運動員體能訓練。 “平安建設”不缺位 開展軍警民聯防聯治,出動官兵8000多人次,參與處置突發事件865起、救援被困人員623人、疏散被困人員124人,挽回財產損失2.7億元,有力維護地方和諧安定。海警晉江工作站配合開展聯合執法26次,查扣非法船舶38艘、辦理各類案件15起。市人武部聯合駐晉部隊為地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集中隔離點提供行軍床4100張、毛毯被子3300件、枕頭810個,并為一線防疫工作隊捐贈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防疫物資。海警晉江工作站積極參與海上疫情輸入防控工作。 搶險救災不缺位 履行搶險救災成員單位職責,組建搶險救災應急分隊,配齊各類裝備器材,定期組織應急演練。2020年駐晉某部隊首長親臨山火一線指揮調度,700名官兵主動請纓,勇挑重擔,參與搶險救災任務,2023年駐晉部隊出動官兵1200人參與“杜蘇芮”臺風災后重建。 堅持政策保障 實施“四項工程” 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和各項政策法規,加強關心關愛,提升軍人軍屬榮譽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實施尊崇榮譽工程 開展法規政策學習宣傳“六進”(機關、企業、校園、社區、農村、軍營)活動60多場,發動30多萬人次參與“2021八閩退役軍人事務法治知識競賽”競答(參與人次列全省第二)。深入開展新兵入伍“四尊崇”、退役返鄉 “五關愛”、日常關懷 “六必訪”活動,實行“軍人依法優先”“軍人和退役軍人免費乘坐市內公交”“軍人軍屬優先診療”和公園、博物館、旅游景區軍人和退役軍人免費。春節、“八一”組織大走訪大慰問活動,發放慰問金896萬元、張貼春聯年畫35萬份、發送慰問信5萬份,送立功受獎喜報960人次。扎實做好優待證發放、退役軍人信息采集、光榮牌懸掛、優待證辦理(信息采集2.7萬人,懸掛光榮牌2.9萬塊,辦理優待證2.4萬張),做到應采盡采,應掛盡掛、應辦盡辦。為榮立三等功以上退役軍人、重點優撫對象實行高清寬帶電視免費收視,同時每年將立功受獎名單刊登在8月1日《泉州晚報》予以宣揚,舉行晉江籍立功受獎軍人光榮牌匾授予儀式,得到《中國社會報》《中國雙擁》《學習強國》報道。 實施就業扶持工程 構建“11211”教育培訓和就業創業幫扶一體化服務體系(附注3),形成政府主導、政校企合作、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扶持常態機制,全方位多渠道護航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組織289名退役士兵參加高等職業學校招生,舉辦技能培訓(適應性培訓班)12期,開展就業創業輔導講座和沙龍活動11次,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法,推出“軍崗e家”平臺,就業幫扶常態化開展;采取“個人選擇、政府補貼”相結合的靈活性培訓方法,幫助344名退役士兵取得汽車駕駛證。 實施關愛幫扶工程 落實自然增長機制,重點優撫對象各類撫恤補助平均高出省定標準32%—95%。2023年普通義務兵家屬優待金標準31920元(進藏兵為95760元、全日制本科及專科畢業生分別為44688元和42134元),榮獲省、泉州征兵工作先進單位。設立“市退役軍人關愛協會”“市擁軍優屬慈善基金”和“市退役軍人關愛幫扶慈善基金”,發放各類補助879人次、272.63萬元,發放“安居工程”建設項目補助80萬。實施重點優撫對象商業保險和傷殘軍人“長護險”,開展軍休人員“掛鉤聯系·結對關愛”活動,全方位、多層次加強退役軍人關愛幫扶。與市醫院、市中醫院、老年大學簽訂合作協議,打通軍休干部醫療救治“綠色通道”,豐富軍休干部文化娛樂生活。 實施精細服務工程 建立“優撫數據一年一核查、減員情況每月一上報、資金發放每月一公示”動態管理制度,做到對象認定、數據核查、資金發放“三精準”。推行“網格化+退役軍人”服務管理模式,構建村(社區)、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兩個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做到全員覆蓋、不落一人,得到部、省廳的宣傳推廣。制定《信訪事項辦理暫行辦法》,建立信訪事項登記、交辦、督辦機制。聯合法院成立崇軍擁軍司法服務中心,建立“3隊1點1室”(附注4),全方位、多維度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市服務中心、安海鎮服務站、梅嶺街道梅青社區獲評“全省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五有’先進單位”,安海鎮服務站入選“全國百家紅色退役軍人服務站”,金井鎮、內坑鎮服務中心入選“全省百家紅色退役軍人服務站”。 堅持全民參與 落實“四化需求” 堅持思想政治共建與互辦實事好事相結合,建立長效機制,打造特色亮點,深入開展基層雙擁共建活動。 結對共建制度化 落實掛鉤共建全覆蓋制度,所有市直單位與駐軍部隊所有基層單位全面簽訂結對共建協議,輻射帶動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中小學校以及鎮街、社區與駐軍開展共建活動,結成共建對子269個。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地方共建單位支持部隊建設資金達1200多萬元(含慰問物資)。5對共建對子先后榮獲國家、省級“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稱號,1人榮獲“全國軍民共建精神文明先進個人”稱號。 民企擁軍品牌化 市愛國擁軍促進會、市女企業家聯誼會和市青年商會積極組織民營企業和企業界人士開展擁軍優屬活動,涌現出全國愛國擁軍模范單位福馬集團公司、全國愛國擁軍模范鄭東升、全國十大愛國擁軍新聞人物施麗容、全國最美擁軍人物張富英等一批企業界擁軍楷模。探索“軍地商”共聯共建新模式,為晉江社會化擁軍工作添磚加瓦。設立8家“企業雙擁辦”,充分激發民營企業的愛國情懷和擁軍熱情。成立7家特色退役軍人服務驛站,形成“政企、政校溝通聯絡機制”新模式。市愛國擁軍促進會組建“擁軍優屬商家聯盟”,聯盟單位868家,同時上線小程序,為軍人軍屬提供優惠優待服務;組織慰問困難退役軍人家庭、晉江籍困難現役軍人家庭、駐晉部隊困難現役軍人家庭987戶,為100名困難退役軍人免費健康體檢。軍鵬特種裝備股份公司常態化開展擁軍工作,為部隊演訓提供保障。耀獅公司董事長施麗容持續開通“擁軍客運專線”13年,實行軍人軍屬免費乘坐。三愛科技公司董事張富英每年舉辦“情系國防·好家庭”親子游活動。 共建工作常態化 軍地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常態化開展軍地共建活動890多場次。市林業部門開展“綠在晉江、美在軍營”活動,綠化營區300多畝。市公交公司開通擁軍微循環公交線路,解決邊遠駐軍出行難問題。市圖書館在部隊設立流動圖書館。市委政法委聯合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在部隊設立法律工作服務站,打造“一站四點四服務”軍營服務工作機制。每年邀請駐晉部隊官兵家庭開展 “快樂假期·福見晉江 ”軍人軍屬親子活動,體驗晉江閩南傳統文化,尋跡閩南特色民俗文化脈絡。與駐泉港基層連隊開展全國雙擁模范城(縣)與邊海防基層部隊跨區結對共建活動,支持擁軍項目4個;與新疆基層連隊開展“城連共建”活動,支持擁軍項目10個。 活動形式多樣化 制定《在軍地結對共建中加強基層黨組織共建工作方案》,突出黨建引領,構建軍地基層“大黨建”格局。開展共學黨史系列活動263場次,《晉江市軍地基層黨組織“三學三促”推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地生根》在中國雙擁雜志、學習強國、中國社會報刊登。深入開展“軍民共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共促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簡稱:新時代軍民“三共”)活動,推動軍地精神文明建設領域交流互助。市文旅局把“大美晉江”文化惠民工程向軍營延伸,把地方特色文化產品送進軍營。市教育局、團市委、雙擁辦每年舉辦軍地青年聯誼活動,為部隊適齡官兵牽線搭橋。圍頭村與共建部隊首創村級每月“雙擁主題日”,精心打造“共學、共建、共發揚”紅色品牌。市雙擁辦與駐晉某部隊共同開展“沿著總書記的晉江足跡” 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長期以來,晉江雙擁工作堅持貼近軍情、符合市情,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共同推進雙擁共建,切實做到“主體在社會、重心在基層、功夫在平時、關鍵在持續”,大力傳承弘揚雙擁工作“晉江經驗”。《晉江市“三個注重”推動軍民共建之花爭相綻放》《魚水相融 情深意濃——晉江市全力爭創省級雙擁模范城“十連冠”》《堅持“五個重在”推進雙擁新發展——晉江市全力爭創省級雙擁模范城“十連冠”工作紀實》等文章在中國網、中國社會報、中國雙擁雜志發表。福建省電視臺《新聞啟示錄》“愛我人民愛我軍”專欄報道晉江“擁軍項目建設交鑰匙工程”經驗做法。 附注: 1.“12345”工作思路:實現“一個目標”:蟬聯全國雙擁模范城“八連冠”;提升“兩個水平”:提升雙擁共建工作水平、提升退役軍人服務管理水平;推進“三個結合”:在工作內容上把互辦實事與思想政治共建結合起來,在擁軍主體上把發揮黨政主導作用與調動社會力量結合起來,在優撫安置上把落實政策法規與加強關心關愛結合起來;創新“四項舉措”:推動雙擁工作制度化、擁軍項目清單化、惠軍政策具體化、基層共建常態化;落實“五個更加”:雙擁氛圍更加濃厚、支前擁軍更加扎實、基層雙擁更加全面、政策落實更加剛性、擁政愛民更加務實。 2. 十個“著力”: ①著力部隊戰斗力提升,在科技擁軍上下功夫見實效。1999年建立科技擁軍現場辦公制度;2002年設立“晉江市企業科技擁軍專項資金”。 ②著力支前擁軍全方位,在遂行部隊戰備演訓上下功夫見實效。2004年成立“晉江市支前物資供應站管理委員會”2005年建成“一站五點”支前供應保障體系,2018年、2019年、2023年先后依托駐外晉江商會設立“西南、西北、新疆三個異地支前擁軍工作站”。 ③著力發揮軍地優勢,在雙擁共建全覆蓋上下功夫見實效。1997年在海軍廈門水警區命名共建“晉江艇”,2000年建立軍地掛鉤共建全覆蓋制度,2023年與新疆某邊防連隊、泉港區某高山連隊分別開展“城連跨區共建”;2023年開展“軍民共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共促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活動(簡稱:新時代軍民“三共”),2023年啟動“軍地商”共聯共建新模式。 ④著力培育民企擁軍熱情,在激發企業愛國擁軍情懷上下功夫見實效。1991年成立“市女企業家擁軍聯誼會”,2002年成立“市民營企業擁軍協會”,2004年市青年商會設立“擁軍工作部”,2008年設立了首家“企業雙擁辦”,目前共有10家,2018年成立“市愛國擁軍促進會”,2020年成立“擁軍優屬聯盟”,并開通“擁軍優屬聯盟”微信小程序。 ⑤著力為部隊排憂解難,在“部隊有想法、地方有辦法”上下功夫見實效。在解決部隊住房問題上,1999年、2005年、2021年先后三次開展擁軍優惠購房。在幫助部隊子女入學上,2016年制定《晉江市關于進一步落實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辦法》;2020年、2022年分別在駐晉海軍、空軍部隊開辦 “軍營兒童之家四點鐘學校”“軍嫂軍娃之家四點鐘學校”;2024年開通“擁軍定制公交”接送部隊軍人子女上下學。在解決部隊官兵外出問題上,1997年開通“擁軍專線巴士”、2000年實行全市公交軍人免費乘坐,2010年全國擁軍模范施麗容開通“圍頭—180醫院跨區擁軍客運專線”,2017年開通 “金井—深滬微循環擁軍公交”軍人免費乘坐。 ⑥著力各司其職,在成員單位主動作為上下功夫見實效。2012年實施雙擁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述職制度,促進成員單位主動作為。如市林業部門長期開展“綠在晉江、美化軍營”活動;市圖書館長期在軍營設立“圖書角”“圖書室”“圖書分館”;市婦聯在部隊設立“軍營兒童之家四點鐘學校”。 ⑦著力關心關愛,在困難幫扶上下功夫見實效。2013年實施重點優撫對象安居工程,2014年設立“晉江市擁軍優屬慈善基金”,2020年設立“晉江市退役軍人關愛幫扶慈善基金”,2021年成立“晉江市退役軍人關愛協會”。2021年實施重點優撫對象商業保險和殘疾軍人“長護險”。 ⑧著力就業扶持,在滿足多樣化需求上下功夫見實效。2020年構建“11211”教育培訓和就業創業幫扶一體化服務體系(附注3),特別是“軍崗e家”掌上求職平臺實現了常態就業扶持。 ⑨著力“網格化”建設,在推進精細化服務上下功夫見實效。2019年推行“網格化+退役軍人”服務管理模式,構建機關企事業單位、村(社區)兩個互為補充的網絡體系,確保服務保障不漏一人。 ⑩著力實施“晉軍人才”工程,在弘揚退役軍人正能量上下功夫見實效。2023年實施“晉軍人才”工程,圍繞退役軍人就業助力、創業孵化和軍創企業扶持3個領域,傾心打造就業助力、創業孵化、軍創企業扶持3個服務保障機制。 3.“11211”(“一中心、一團隊、兩基地、一平臺、一園地”)教育培訓和就業創業幫扶一體化服務體系:一個就業創業服務中心,一個就業創業導師團隊,兩個就業創業培訓基地,一個就業創業服務小程序平臺(“軍崗e家”),一個就業創業孵化園地。 4.“3隊1點1室”:軍轉志愿隊伍、司法服務隊伍、老兵調解隊伍、設立巡回辦案點、設置涉軍調解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