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旗紅,園區興。作為以非公企業為主體的國家級開發區,泉州開發區著力打造“園區黨旗紅”黨建品牌,有力地促進了非公企業健康發展。為獻禮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講好非公黨建故事,展示黨員風采、工匠精神,東南網攜手泉州開發區黨工委黨群工作部,開展“園區黨旗紅”非公黨建好故事展評活動,精選園區內10個優秀黨員、黨組織進行深入采訪,全面展現好經驗、好做法、好表現,輻射帶動全區非公企業“黨建強 發展強”。 
福建宏遠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陳蒼松。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東南網4月6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 陳培源)“一流黨建促發展,一流發展促黨建”,這是福建宏遠集團2006年提出的“雙促雙強”目標。如今,這一口號不僅讓每一個宏遠人入腦入心,還實實在在地促進企業發展,讓黨建與生產經營形成良性循環,成為企業發展一劑有力的“強心劑”。 福建宏遠集團于2000年2月落地泉州開發區,是一家港資企業。作為以非公企業為主體的國家級開發區,泉州開發區立足自身實際,圍繞“讓黨建成為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思路,探索出一套“非公黨建引領企業治理”的特色做法。在區黨務部的指導下,同年7月,宏遠紡織黨支部就成立了。當時,做黨建的企業并不多,港資企業內的黨組織更是鳳毛麟角。而推動企業黨建發展的正是福建宏遠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陳蒼松。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宏遠的紡紗車間采用機器代工。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發揮組織作用真抓實干 助推企業發展 從部隊轉業到海關,再從海關下海到企業,豐富的履歷讓陳蒼松對黨建工作十分熟悉,且充滿感情。“當時公司剛成立,同事們來自各個地方,有從國企下崗的工人,其中有幾個黨員擔任廠長、車間主任,多為骨干。”在彼時200多人的企業里,黨員就有10個。陳蒼松認為,可以把黨員們團結起來,圍繞企業發展,組織開展活動和發揮作用。 在陳蒼松的推動下,宏遠紡織黨支部迅速成立,并且很快發揮作用。當時,宏遠進口了一批9000多萬元的生產設備,亟需調試,但調試費用高昂,且需耗時3個月。企業創建之初資金較為緊張,作為黨支部書記的陳蒼松在了解到企業的難處后,立即召集黨員一起想辦法,其中一個黨員骨干提出,自己曾接觸過此類設備,可以試著在設備廠專家的指導下自己安裝調試。在慎重了解和探討后,陳蒼松立即代表黨組織向董事會提議,由企業自己安裝調試。 就這樣,宏遠以公司內部的10個黨員和技術人員為骨干,成立黨員突擊隊,承接了第一期生產設備的安裝調試任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自己要購買專用工具,還要跟生產廠家爭取技術方面的支持和指導,很繁瑣。”陳蒼松說,在歷經45天工期后,黨員突擊隊順利完成首套設備的安裝調試任務,并得到行業人員認可,凸顯了作用。而原本對黨員沒有概念的港資企業主,也開始支持宏遠公司的黨建工作。 宏遠的主業是做紡織棉紗面料,屬于傳統優勢產業,面臨著產業競爭和傳統產業的諸多瓶頸,先進技術的研發和新材料的應用尤其重要。對于企業的需求,泉州開發區歷來十分重視,不但建立黨工委管委會領導掛鉤、部門包片、黨員包企制度,開展“問需企業行動周”活動,還分行業召開企業座談會、外貿專場座談會、出口通關政策宣講會等,指導企業用好用足各項扶持政策。在陳蒼松看來,黨政企合力是泉州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經驗。 “2001年,當時泉州開發區的領導曾帶領區內十幾家骨干企業到北京走訪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他們的科研成果很多,但是有些沒有得到應用。”在跟隨調研的過程中,陳蒼松也嗅到了商機。為了參加即將在福建舉行的首屆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陳蒼松建議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對接科研成果,將成果落地。但對接需要技術團隊,誰來負責?“臨時成立的黨員突擊隊就改成了黨員科技攻關組,承接這些項目,一直延續到現在。”據陳蒼松介紹,2008年,宏遠還以黨員科技攻關組為主體承接了一個國家重大科技支撐計劃的項目。項目歷經6年艱苦研發實驗,最終順利通過驗收,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取得巨大成功,黨員科技攻關組的實力也進一步得到認證。 直至現在,黨員科技攻關組仍然在企業中持續發揮重要作用。黨員們身處生產一線,他們通常能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開發新產品、推廣新技術、應用新材料,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得到黨委高度重視和企業主的認同。 在推動黨員科技攻關組發展的同時,2003年,陳蒼松積極探索開展開發區“全區黨員亮牌上崗”活動,設立“黨員先鋒崗”。他在公司內部黨員中選取優秀骨干黨員,并對其崗位工作提出量化要求,每個黨員需做出8-10項承諾,要求黨員嚴格自律的同時,也起到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其他員工積極投入工作。此舉不但有效提高員工工作效率,也讓企業風氣更加積極正面。 在黨組織強大的號召與凝聚力下,接踵而至的難題與任務被一一破解完成。宏遠紡織黨支部也先后獲得“泉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福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的榮譽稱號。黨員科技攻關組和“黨員先鋒崗”的做法,也被區內民營企業競相效仿。非公企業黨建,實實在在助推了開發區企業發展。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宏遠的紡紗車間里,設有黨員示范崗,通過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工人積極性。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凝聚黨員力量攻堅克難 實現生產自救 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壯大,宏遠的黨員數量也增加到70多人,原來的黨支部升級為黨委,同時下設三個黨支部。 黨組織對宏遠的重要性在疫情期間尤為明顯。“對企業來說,2020年兩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一方面,陳蒼松帶領黨組織挺身而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想方設法采購防疫物資。另一方面,面對80多個湖北籍員工不能返工以及企業要延遲復工的困境,陳蒼松號召湖北籍黨員帶頭穩住員工的心,做好企業承諾和復工準備。 宏遠的外貿占經營的70%,而整個企業的外貿出口額占泉州開發區的20%,是福建省紡織服裝行業的重點出口企業。順利復工后,企業面對的不是紛至沓來的訂單,而是因海外疫情導致的紡織服裝行業的出口寒冬。身為宏遠的黨委書記,陳蒼松一直在思考,黨組織和黨員如何發揮作用,支持企業、服務企業渡過難關。 為了不裁員、不停工,宏遠把目光瞄準疫情較為平穩,且供應鏈完整的國內市場。陳蒼松發動黨員帶頭聯系了多家國內生產校服的企業,通過校服訂單來加大內銷生產的產能。同時,宏遠黨委還向企業負責人建議,增資500萬美元,購買智能化針織生產設備生產針織服裝面料,轉接國內訂單,以彌補外貿出口部分的損失。期間,泉州開發區也及時出臺了《疫情防控期間支持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十六條措施》及三條補充措施,為企業帶來“及時雨”。 “在多措并舉,引進智能化設備以及國內訂單增加的情況下,從去年7月份開始,這個有20年歷史的針織生產車間,月產量連續多個月創造歷史新高。”據介紹,過去兩年,宏遠的內銷連續增長,去年內銷1.5億,增長了8%。在這當中,宏遠的黨組織、黨員發揮了很大作用。困難時期,陳蒼松再一次帶領黨組織幫助企業頂住壓力,實現生產自救。 今年開工后,紡織服裝原料大幅漲價、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幅波動、海運費高漲、招工難……一個個大難題再次擺在這個外貿型紡織企業面前。這一次,經歷過風浪的宏遠黨委積極凝聚黨員力量,更加沉著應對。“今年初四提前開工后,我們就組織五個招工小組出門招工,每個小組由一名黨員搭配一名人力行政人員。”除了組織黨員招工外,陳蒼松還召開黨委會,商討對策,并發動員工為應對企業困難獻計獻策。“針對生產成本大幅上漲、招工難的情況下如何做,黨員職工在一線最有發言權。”一個黨員員工提出建議:采購智能落紗機器人來減少用工、提高產品的品質和效率。 在作進一步調研、分析和評估后,宏遠黨委立即向董事會提出建議。建議被采納了,宏遠頂著資金壓力采購了5臺智能落紗機器人,在紡紗車間代替工人落紗,一臺機器人可以實現代工10個工人。此舉不但緩解了用工難,同時降低了用工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智能落紗機器人的應用進一步加大了生產車間的產能和接單能力,讓宏遠在今年2月份再創復工以來的產能新高。 “我們的黨建一直服務企業發展,圍繞企業生產經營實際來做,總結起來就叫‘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宏遠黨建的成功,離不開“掌舵人”陳蒼松的“早抓實抓”,離不開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堅持與創新,更離不開開發區黨工委的領導與扶持。 近年來,泉州開發區通過深入開展惠企政策宣講、緩解企業融資難題、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等“強黨建 促發展”聯合行動,服務企業發展。2020年疫情期間,泉州開發區共兌現各級各類扶持企業資金1.17億元,積極高效利用應急周轉資金幫扶企業,共幫助37家企業轉貸347次,轉貸金額達25.038億元,讓企業實實在在感受到黨委、政府的支持。 “二十年來,我們的黨建沒有停頓過,沒有空心化,得到了企業主、員工和上級黨委的認可。”比起獲得的榮譽,陳蒼松更在乎黨建能給企業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效益。他說:“我也是一個追夢人,無論身在什么崗位,始終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