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的號召下,泉州人民成立了各式各樣的抗日團體,通過募捐、慰勞、歌詠、戲劇等各種形式,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箲鸪跗冢菔恰叭菔录钡陌l生地和閩中紅軍集中北上抗日的出發地。隸屬閩浙贛系統領導的中共泉州中心縣委在泉州城區及晉江、南安、永春等地積極開展抗日反頑斗爭,1940年策劃的泉州“搶米斗爭”在閩南地區產生了重大影響,隸屬閩粵贛系統領導的中共龍門支部在安(溪)南(安)同(安)邊區建立“白皮紅心”兩面政權,成為閩西南白區黨組織的重要工作基地。1944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南遷德化坂里,使泉州一度成為領導全省抗日反頑斗爭的指揮中心。李清泉、顏子俊等大批泉籍華僑同仇敵愾,以各種形式支援祖國抗戰,成為全國華僑抗戰的一面旗幟。
晉江籍菲律賓歸僑,中共黨員。1934年,隨中央紅軍長征北上抗日。七七事變后,調任新四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一度主持政治部工作,參與新四軍軍部的組建,在新四軍中被視為“忘我工作的楷模”“青年軍人的旗幟”。后在皖南事變中不幸被俘,犧牲于石底監獄。
晉江籍菲律賓歸僑,中共黨員。七七事變后,由沈爾七擔任總領隊的菲律賓華僑歸國抗日義勇隊回到祖國參加抗戰,成為第一支歸國抗日的華僑隊伍,后被編入新四軍第二支隊。為了祖國抗戰,沈爾七共計三次往返菲律賓和中國,募集抗戰物資、人員。1942年,為掩護傷員撤退,在戰斗中壯烈犧牲。
南安籍馬來西亞歸僑,中共黨員。七七事變后,領導泉州地區黨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形式多樣的抗日救亡運動,廣泛團結各界人士建立晉南聯鄉抗日自衛隊、婦抗會、青年抗敵服務團、抗日劇團等抗日組織。1941年,因敵人“圍剿”,在閩贛交界山區饑寒交迫不幸犧牲,犧牲前仍鼓勵戰友“只要心中有黨,就永遠不會迷失方向”。
南安籍新加坡華僑。七七事變后,籌賑支援祖國抗戰,冒險發動日屬礦廠3000名華工罷工停產。1941年底,組建華僑抗日義勇軍,后與入侵新加坡的日寇激戰4個晝夜。1943年,任中英聯合軍團東南亞華人地下抗日軍中方領導人,秘密潛入馬來亞收集日軍情報。1944年,被日軍逮捕后犧牲,被譽為“新加坡最有名的戰爭英雄”。
南安籍印尼歸僑。1935年,入讀中央航空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空軍第4航空大隊,任分隊長。1937年8月14日,空軍第4大隊在杭州上空與日寇空軍爆發激戰,梁添成隨隊出征,3天內擊落4架敵機,被譽為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四大天王”之一。1939年6月,梁添成在重慶上空攔截敵機時,戰機中彈,壯烈殉國。
惠安籍緬甸歸僑,中共黨員。1938年初,參加廈門市抗敵后援會宣傳工作團。廈門淪陷后,前往同安等地組織抗日義勇隊、救護隊,開展募捐、慰勞、宣傳工作。同年7月,返回惠安組建抗敵救亡巡回宣傳隊、抗敵自衛隊,宣傳抗日救國道理,打擊漢奸、敵頑分子的破壞活動。1941年,任中共惠安縣特派員,后蒙冤罹難,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南安籍菲律賓歸僑,中共黨員。1936年,參與發起成立菲律賓怡朗華僑救亡會,組織青年華僑歸國參加抗日斗爭,發動海外華僑捐款支援祖國抗戰。1938年,以菲律賓《華僑商報》記者身份回國,奔赴前線隨軍采訪中國軍民英勇的抗戰事跡。在九江戰役采訪過程中,遭日機轟炸壯烈犧牲。
南安籍菲律賓歸僑,中共黨員。1936年,南渡菲律賓參加抗日活動。七七事變后,與張極生等同志回國奔赴延安,史稱“開路五先鋒”,后輾轉回到南安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40年,組織安排他重返菲律賓,擔任華僑青年抗日鋤奸迫擊團團長等職,協助美軍行動。1945年,在接管日軍軍火倉庫途中,被匪徒襲擊犧牲。
南安籍菲律賓歸僑,中共黨員。1940年,參加新四軍,被分配到華中抗日根據地做民政工作,配合建立抗日民主政權,整編抗日武裝隊伍,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41年春,擔任阜寧縣海堤工程現場總指揮,帶領近萬名群眾僅用32天便修成海堤,讓民眾免受大潮災害。同年7月,因叛徒出賣,被捕犧牲,至今鹽城仍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振東村”。
惠安人,回族。黃埔畢業后從軍。七七事變后,先后駐防南昌、長沙、衡陽等地,配合中國空軍的抗日軍事行動。1940年,郭志雄完婚一個月即返回部隊投入抗戰工作,任中校副團長。1941年5月,日軍進犯福州一帶,為圍殲來犯日軍,郭志雄親率敢死隊搶占制高點,后在戰斗中不幸中彈犧牲,犧牲地寨上關因他被命名為“志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