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初心 高強度工作成常態 疫情兇猛,采訪不易,頂著壓力連軸轉是常態。 凌晨2點,安溪縣融媒體中心新媒體部的燈還在亮著。 “安溪報”“安溪電視臺”“安溪發布”公眾號編輯楊偉藝、林坤源、張毅等人還在對第二天需要發布的內容進行校對審核。為了保證公眾在第一時間能了解縣疫情防控的相關動態,徹夜不眠是他們最近工作的常態。 一天的發布要推送近20條信息,字數合計在1萬5000字左右,他們一字一句細讀,確保不出任何差錯。長時間鍵盤操作,讓張毅的胳膊已經抬不起來。“我用另一只手捶捶就好了,沒事的。”面對同事的詢問,她還故作輕松,就怕停下來休息會給其他同事增加工作負擔。 從疫情防控宣傳戰役打響的那一刻,“白加黑、五加二”就成為融媒人的常態。《安溪報》美術編輯葉超因為另一位美術編輯居家隔離,獨自承擔整張報紙的排版工作。疫情期間,一些涉疫報道要第一時間刊發,同時又需要多部門審核才能定稿,美編、校對工作往往也要延后才能完成。許多兼職校對的記者經常半夜下班,次日早晨還要背上相機出門采訪。 “作為編輯,我們的使命就是向群眾傳遞最精準的信息與最關心的情況。”龍涓疫情發生后,《安溪報》執行編輯徐仰望建起“龍涓抗疫宣傳群”,時刻關注龍涓疫情防控動態,即時獲取一線新聞信息,并安排記者進行采訪。記者吳梅珍生病初愈,也主動放棄休息,迅速投入到“戰斗”中。 陳曉婷是安溪縣融媒體中心制作部的一名記者,同時也是一名黨員。懷有身孕的她克服孕期種種不便,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堅持在崗創作疫情防控作品。 “120萬人的赤誠,一起守護這座城。手挽手,肩并肩,同赴征程,共盼和暄。”龍涓鄉疫情發生后,陳曉婷主筆創作《你我同在 清溪無恙》抗疫宣傳片。該宣傳片閱讀量達230多萬,點贊超過10萬,轉發超4.9萬,視頻中的主題“你我同在 清溪無恙”也成為廣大茶鄉人民相互鼓勁的口號。陳曉婷告訴記者,工作的時候她常常忘記自己是個孕婦,筆桿子就像是她的武器,雖然沒辦法深入一線,但是創作的時候仿佛在和抗疫一線的同胞們一同奮斗。 “這次疫情離我們很近,就在身邊,那些奔赴在一線的各行各業可愛的人,也有自己的家人、朋友。這些都是我堅持工作、投心創作的動力。”陳曉婷說。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或人們在準備晚飯,偶有些許香味溢出,或寧靜中偶有幾聲孩子的哭鬧和大人的喝斥......一切是那么的寧靜祥和!安溪縣新聞報道中心負責人張錦川總是在這時開始他的加班之路。為了更多地宣傳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跡,他早把辦公室當成了家,沒日沒夜地加班,經常一坐就是五六個小時,一待就是一天。每天加班熬夜趕稿,電腦的鍵盤聲在夜里顯得格外清脆。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于所從事的工作恰好就是自己所熱愛的。文字是有生命的,每一個文字背后都是一個個跳動的靈魂。”辦公桌是張錦川的陣地,他用筆端傳遞著抗疫一線的正義力量。他也是“孩子的父親、父母的孩子”,孩子尚幼,但他沒有一句怨言,一心撲在工作上,因為心中裝著責任與奉獻。 據悉,新冠疫情阻擊戰打響后,張錦川用筆墨傳遞抗疫力量,為全民抗疫擂響了戰鼓。短短半個月時間,在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中國新聞網、中國日報網、中國經濟網、福建日報等中央省市主流媒體發表新聞稿300余篇次,奏響內宣外宣“大合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