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深融,體驗升級,探特色文旅之興 實踐過程中,實踐隊先后來到了位于安溪縣湖頭鎮的閬湖博物館、李光地故居和參內鄉的溪禾山鐵觀音文化園,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與數字科技的完美結合,深入了解安溪文旅經濟的發展。閬湖博物館館長李清黎先生向實踐隊員介紹了閬湖博物館因名相李光地而立,湖頭自古崇文尚墨,人杰地靈,素有“名相故里,人文薈萃”的美譽,展館內使用了全息影像展示南音文化,將傳統與現代無縫銜接,使人身臨其境、印象深刻。 溪禾山文化園將中國茶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在充滿設計美感的環境中對茶文化進行了全面科普,并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提供了富有趣味的制茶工藝模擬體驗。隊員們在園區中觀看了各式設計感十足的立體宣傳板,體驗了結合嗅覺的猜茶機器、通過手勢進行交互的制茶工藝流程墻與充滿機械美感的自動制茶機等等。 實踐隊隊長陳嘉如在互動體驗中,激動地說到:“以旅游業入手帶動鄉村振興時,可以結合當地特色文化,背靠信息技術,采用交互、增強現實、全息影像等技術手段進行展示,揉合設計美學、優化游客體驗感,打造精品服務,同時利用新媒體進行引流。此行,真是大開眼界,回到學校,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好專業知識,學成后回到家鄉,為傳承弘揚茶文化注入科技力量和青春活力!” “追星逐月日千里,創發研轉生產力”。此次社會實踐,實踐隊員們探尋科技助力振興之路,從植物工廠、光電企業、鋼鐵產業,到茶園檢測、鄉鎮管理,再到電商發展、文旅興起,深刻認識到科技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鄉鎮龍頭企業走訪、鄉村振興示范村書記座談、特色產業調研,深刻總結振興之道路經驗,剖析信息技術在其中的運用,嘗試總結普適經驗,為鄉村振興工作拓寬思路。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的“第一動力”展現出蓬勃生機,作為廈門大學信息學院的學子,走在信息技術的前沿大道上,有責任也有信心,不斷提高專業素養,為數字發展與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廈門大學“沿溪探興”暑期社會實踐隊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