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史文化,賦能品牌建設 在閩南方言中,“茶”發音為“TAY”,而英語中茶的發音為“TEA”,法語中為“THE”,非常相似。據傳,歐洲對茶的譯音被語言學界認定為閩南方言“茶”的發音。可見安溪茶對世界茶文化的影響之深由來已久。 安溪茶對世界茶文化的影響,不只體現在語言變遷上。安溪產茶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安溪茶自古以來就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文化符號。早在宋元時期,隨著泉州港的興起,安溪茶就作為重要的出口商品走向世界,遍及今東南亞、西非、北非等58個國家地區。明清時期,安溪茶葉80%由廈門運銷東南亞、歐洲等地,烏龍茶的對外貿易進入鼎盛期。 20世紀30年代,安溪鐵觀音成為暢銷東南亞的“僑銷茶”,安溪人在東南亞開設的茶號有一百余家。據考證,東南亞各國經營茶葉的大部分是安溪華僑,在東南亞,安溪鐵觀音被海外茶人們視為奇貨,往往用作“鎮店之寶”。據統計,這一時期,安溪茶葉每年銷往新加坡800余噸,馬來西亞200余噸,暹羅國(今泰國)160余噸,菲律賓100余噸。 近年來,安溪不斷深化茶文化對外交流,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借助閩茶海絲行、歐洲營銷中心、茶學社、茶酒對話等平臺載體,又搭建起一條條通往全球各地的“茶香通道”,泉州友城法國埃羅省與安溪的“茶酒對話”更是傳為佳話。 作為中華文化的展示元素,安溪茶以國禮茶、國賓茶身份登上國際政要舞臺,成為廈門金磚會晤、中非合作論壇、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和中英、中印、中朝領導人會晤等重大外交活動用茶,香飄大國外交,為茶敘外交增輝添彩。 “好茶無國界,外國友人對中國功夫茶的沖泡方法感到十分新奇,許多人特意到展館來學習中國功夫茶的沖泡、品飲方法。”回憶起當年鐵觀音在歐洲推介的盛況,德峰茶莊園負責人王文良依然記憶猶新。他說,那年在匈牙利,德峰把茶葉展覽會與微茶會相結合,一共舉辦了3場活動,與國際友人們分享嚴格按照地理標志制作的安溪鐵觀音,并由傳統好茶推廣大使湯佳彭麗現場教授外國友人如何正確沖泡、品飲安溪鐵觀音。 既要“走出去”,又要“引進來”。2021年4月21日—23日,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以及法國、斯里蘭卡、巴西、希臘等12個駐華國際組織和使館的16名外交官,走進“烏龍茶之鄉”安溪,體驗歷史悠久的茶文化,了解茶背后的悠久歷史、農耕文化與生態價值,交流相關農業文化遺產系統的保護和發展經驗,體驗多元茶鄉風情。 2021年國際茶日“茶香農遺-駐華使節走進遺產地”暨安溪開茶節國際交流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