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與火鼎公婆快樂共舞
豐澤區真武廟廣場,游客與舞獅歡樂互動。
在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游客近距離觀賞泉州彩扎技藝。
正月初三,歌吹漫步活動讓游客體驗到泉州非遺的魅力。
正月初六晚的千燈巡游活動,板凳龍、拔拔燈等一盞盞燈火閃耀古城。
提線木偶表演讓游客們看得津津有味
昨日,“金蛇獻瑞?刺桐‘宋’福”非遺游園會正式收官。泉州市全域聯動,100多項非遺項目亮相古城多處地標、世界遺產點和人氣景區,通過非遺技藝展示和非遺市集,演繹非遺的“饕餮盛宴”,吸引無數游客爭相打卡體驗。
1月31日(正月初三),非遺游園會盛大啟幕。當天下午2時許,天后宮打卡點位前,兩位身著漢服的南音演員現場演奏一曲完畢后,市民游客拿著寫有“簪個好彩頭”“穿越宋元奇妙游”等字樣的互動標語,排隊輪流與她們合影。“兩個杯子上下疊放,演奏時用中指扣住上方酒杯,食指和無名指扣住杯身,再用大拇指托住下方酒杯底,利用大小臂的震動使之發出聲音。”待人群聚集后,南音演員又向游客介紹起南音打擊樂器“酒盞”,引得游客們紛紛上前體驗。
作為九大打卡點位之一,泉州市博物館以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作為非遺體驗項目,邀請市民游客轉動古厝造型墻上的蛇年新春滾輪密碼,用滾輪字組合出“泉年游好運”即可獲得蓋章認證,別出心裁的滾輪裝置吸引不少游客前來體驗蓋章、拍照留念。“‘泉年游好運’這幾個字真是太好了!”山東游客張女士在幫孩子們拍完合照后,連連點贊。盡管這次在泉州的行程只有短短兩天,但泉州已經給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文旅做得特別好,春節期間公交車免費,這里的人們也非常熱情”。
“在泉州市博物館設置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非遺體驗,一是貼合了我們博物館的整體建筑風格,二是館藏文物中也有很多與閩南建筑相關的石構件、木構件。”泉州市文物保護中心活化利用部部長蔡丹妮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互動打卡讓市民游客了解這項了不起的非遺技藝。春節期間,泉州市博物館還開展了“書簽尋寶”活動,挑選石雕、陶瓷器及青銅器中的館藏精品制成書簽,市民群眾根據書簽上的線索,完成尋寶后即可獲得精美的文物小貼紙,成功“復活”文物。
在泉州府文廟,市民、游客可模仿五祖拳、永春白鶴拳姿勢拍照打卡;海交館的“投福”游戲,以宋元投壺為靈感,10支福箭投中5支即可獲蓋章認證,集齊5個印章就能兌換泉州刻紙燈籠文創產品,留下美好紀念……
據介紹,“金蛇獻瑞?刺桐‘宋’福”非遺游園會由泉州市文旅經濟發展總指揮部指導,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泉州清源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泉州市文物保護中心,鯉城區人民政府、豐澤區人民政府、洛江區人民政府等聯合主辦。活動選取府文廟、天后宮、威遠樓、海交館、真武廟、非遺館、洛陽橋、清源山、泉州市博物館等9大點位,每一打卡點都設有不同的非遺體驗內容,讓市民和游客“零距離”感受非遺的藝術魅力。 (東南早報融媒體記者張素萍 許小程 陳小芬 通訊員林思萍/文 莊麗祥 王柏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