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40年,108位“簪花大俠”再次出現(xiàn)在泉州古城,與市民游客共度“五一”。泉州市文旅局 供圖
東南網5月1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5月1日上午,泉州府文廟廣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時隔40載,匯聚108位“簪花大俠”的泉州宋江陣再次于古城重啟,帶給市民游客獨屬于泉州“五一”的驚喜。
宋江陣由民間傳統(tǒng)武術與軍事實操技能相結合,曾以“棍棒手撲,妙絕天下”的雄風守護家國山河,經過數百年的演變,從最初的 “套宋江”,逐漸發(fā)展成為集武術、舞蹈、雜技為一體的廣場表演項目。這項承載著閩南忠義精神的民俗瑰寶,見證了泉州的歷史變遷,也成為海峽兩岸共同的文化記憶。
在激昂的戰(zhàn)鼓和鑼鼓鈸聲中,宋江陣的表演正式拉開序幕。一百多名頭戴簪花、身穿戲裝和盔甲的“水滸傳”人物依次登場,他們手持各種兵器,威風凜凜,以梁山好漢的豪情與閩南簪花的柔美,舞動不同陣法的恢弘氣勢,將再現(xiàn)“剛柔并濟”的泉州氣魄。
宋江陣是集武術、舞蹈、雜技為一體的廣場表演項目。泉州市文旅局 供圖
首先登場的是開場陣法 “黃蜂出巢陣”,只見以龍虎旗為前導,宋江陣分為二列陣隊,隊員們各執(zhí)兵器,如黃蜂般迅猛沖入場中。他們環(huán)形穿繞,變換陣法,陣隊分合聚散,曲直方圓,出入有節(jié),充分展現(xiàn)出集體齊勇的實戰(zhàn)風貌,讓現(xiàn)場觀眾仿佛穿越回古代戰(zhàn)場,感受到了宋江陣的強大氣勢。隨后,“青龍陣法”“田螺陣法”“蜈蚣陣法”“蝴蝶陣法”“連環(huán)陣法”“八卦陣法”“長蛇陣法” 等各種精妙的陣法輪番上演。
在陣法表演的間隙,還有精彩的武術展示環(huán)節(jié)。宋江陣的拳術表演多為古老拳種,如太祖拳、白鶴拳、羅漢拳等。現(xiàn)場表演者們一招一式剛勁有力,充分展現(xiàn)了泉南武林的風采,每一拳一腳都訴說著泉州人拼搏進取的精神,讓觀眾們大飽眼福,不時爆發(fā)出陣陣掌聲和喝彩聲。宋江陣使用的器械也十分豐富,有單刀、鉤鐮槍、雨傘、棍、撻刀、大刀、盾牌等,且每種器械均有對練套路。
高甲戲演員出場。泉州市文旅局 供圖
除了宋江陣的武術和陣法表演,高甲戲的加入更是為活動增添了濃厚的戲曲氛圍。高甲戲是由“宋江戲”衍化而成的地方劇種,戲里的 “冷煎盤”“大碰場”“鳳擺尾”“老鼠槍” 等武打科套,仍保留著“宋江陣”的傳統(tǒng),其基本陣法也遵循明軍旅武術的基礎陣法,一招一式皆是戲,一動一靜盡顯俠氣,讓觀眾充分感受到了高甲戲的獨特魅力。高甲戲演員們扮演著水滸人物,依序操演。手執(zhí)金桿雙耳畫戟的一丈青扈三娘與雙手拿小方錘的矮腳虎王英、手執(zhí)雙匕首的母夜叉孫二娘與菜園子張青、手拿走棍的鼓上蚤時遷與手舉白帶棍的行者武松等角色一一亮相,為觀眾帶來精彩的表演。表演過程中,還穿插了吐火、擲鐃鈸、耍槍花等表演,烘托出熱鬧非凡的氣氛。
結束府文廟廣場的啟動演出后,宋江陣開始行進式表演。108位“簪花大俠”身著特色服飾,手持兵器,與青獅陣彩街表演隊伍一同前行,邊走邊表演,將宋江陣的精彩帶到城市的街道中。表演隊伍沿著府文廟——泮宮口——中山路——打錫街與中山路交叉口——基督教泉南堂的路線行進,所到之處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駐足觀看。沿途觀眾熱情高漲,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念,感受這場流動的文化盛宴。
宋江陣街頭行進式演出,吸引許多市民游客駐足觀看。泉州市文旅局 供圖
泉州市民李先生表示:“這次活動讓我感受到了泉州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宋江陣的表演太震撼了,高甲戲也非常精彩,希望以后能多舉辦這樣的活動。” 來自外地的游客張女士說:“我是專門來泉州旅游的,沒想到能趕上這么好的活動,通過這個活動,我對泉州的非遺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座城市真的太有文化底蘊了。”
據了解,此次活動由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承辦,泉州藝術學校,鯉城區(qū)武術協(xié)會共同協(xié)辦,共有參演武術隊員、演員、學生190名,其中演員134名,工作人員56名。除了當天的演出外,團隊還將于5月2日至5日,在東海金花人民廣場、晉江九十九溪田園風光景區(qū)、南安九日山以及鯉城中山南路,持續(xù)帶來5場精彩展演。
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為“五一”假期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也為泉州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宋江陣這一民俗瑰寶的展示,讓更多人了解到泉州的歷史文化和閩南文化的獨特魅力。
宋江陣中的雜技表演。泉州市文旅局 供圖
宋江陣承載著閩南忠義精神的民俗瑰寶,也是海峽兩岸共同的文化記憶。泉州文旅局 供圖
多種陣法變換,氣勢恢宏。泉州市文旅局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