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同胞手持水桶潑水,水花四濺,充滿歡笑。東南網見習記者 杜志鑫 攝
東南網5月31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粽葉飄香時,龍舟破浪來。5月31日,“我們的節日·端午”——第十九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在石獅蚶江舉行。這場獨具石獅特色、堪稱世界唯一的海上民俗盛宴,已成為兩岸同胞共慶端午、深化閩臺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本屆活動以“相約端午節?兩岸一家親”為主題,在保留海上潑水、海上捉鴨、龍舟邀請賽、民俗踩街、攻炮城、猜燈謎、閩臺美食集市等經典項目的基礎上,創新推出陸上潑水嘉年華、獅臺青少年音樂會等特色活動。開幕式現場,臺灣歌仔戲、金門傀儡戲與石獅高甲戲、提線木偶、高蹺等非遺藝術同臺獻藝,萌態可掬的“小哪吒”與靈動的機器獅共舞,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在此奇妙碰撞,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聽體驗。
中午時分,后垵澳海域岸上人頭攢動,歡呼聲此起彼伏;海面上,百余艘漁船競渡穿梭,人們手持水桶、水盆,互相潑灑出“吉祥水”“幸福水”,水花飛濺間,端午的歡樂氛圍被推向高潮。與此同時,來自泉州、廈門等地的8支龍舟代表隊在碧波中奮力揮槳,如離弦之箭般破水疾馳,上演了一場扣人心弦的龍舟競技盛宴。
當天,以“潮連兩岸·根脈相承”為主題的閩臺對渡文化展示館正式揭牌。展館運用豐富史料與現代展陳技術,全景式呈現閩臺同根同源的文化脈絡與融合發展歷程。臺灣鹿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莊研育感慨道:“從早期臨時搭建的簡易舞臺,到如今設施完備的固定觀禮臺,一年一度的對渡文化節早已成為兩岸情感交融的堅實橋梁?!?/p>
此外,第七屆“大美漁村·平安漁業”攝影周同步啟動,約100幅(組)第六屆中國漁業攝影展入選作品集中亮相,用鏡頭定格石獅“依海而興 向海圖強”的城市活力,彰顯海峽兩岸“因海而生 因文而盛”的深厚文化底蘊。
石獅蚶江與臺灣鹿港的對渡習俗自1784年綿延至今,240余載歲月流轉,不僅鐫刻著兩岸先民同舟共濟的歷史記憶,更續寫著新時代兩岸同胞攜手同心、守望相助的動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