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至11日,第十七屆歐洲外交官研討班一行到訪泉州,來自波黑、阿爾巴尼亞、安道爾、保加利亞、克羅地亞等21個歐洲國家和國際組織的25名外交官開展為期3天的文化、經濟考察之旅。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到現代民營經濟的活力樣本,泉州用傳統與現代兩條敘事線,向外賓遞交了一張立體生動的城市名片。
外賓參觀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融媒體記者張九強 攝)
首站來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館內豐富獨特的文物生動再現了泉州輝煌的海洋文化。外交官們對宋元時期刺桐港的歷史表現出濃厚興趣,他們仔細研讀古代泉州海上貿易網絡圖,追尋著連接中國與波斯灣、印度,乃至非洲東海岸的藍色絲路。“這些線條連接的不僅是港口,更是東西方文明的對話通道。”克羅地亞外交和歐洲事務部亞洲和大洋洲司處長伊萬·明塔斯感慨道,“這里的展品讓我對中國古代的航海貿易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泉州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的重要地位令人驚嘆。”
與海交館見證的外向型商貿繁榮不同,初入泉州少林寺,外交官們便感受到一種內斂而深沉的力量場。在觀音閣前的香爐旁,一個系滿紅色絲繩的祈愿榜映入眼簾。“它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世界和平的祝愿。”聽完講解,外交官們點頭稱是,和平的精神內核早已深深根植在中國人民的心靈土壤中。“嘿!”“哈!”少年武僧們在大殿前的廣場上進行操練,他們意氣風發,口號擲地有聲,一招一式行云流水,引得場下外交團掌聲雷動。“少林武術的剛柔并濟,恰如泉州包容多元的文化性格。”荷蘭外交部政策官員托馬斯·利普·奧門在觀賞武術表演后如是說。
訪泉期間,外交官一行還前往安溪、德化參觀。在安溪溪禾山鐵觀音文化園,他們走進“茶界雙世遺”展館,親手體驗采茶制茶的樂趣,參與非遺藤編技藝創作,沉浸式觀看茶藝表演與高甲戲;在德化,陶瓷博物館的古瓷珍品與順美陶瓷文化生活館的創新設計交相輝映,讓外交官們對中國陶瓷工藝的精湛贊不絕口。
行程尾聲,外交官們參觀了安踏集團和晉江經驗館,從現代化的企業與城市發展歷程中,直觀感受泉州現代企業的創新活力與獨特的經濟發展模式,更讀懂了這座城市從歷史深處走來,在傳承中創新、在開放中進步的精神密碼。(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范金林 實習生何璋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