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化大銘鄉瓊溪村依托高海拔地理優勢,打造的德化首個規模化蘋果種植基地傳來喜訊——50余畝果園試種成功,2000多株蘋果樹順利掛果,品種涵蓋矮化魯麗、矮化秋映等10個優選品類。
大銘鄉瓊溪村的蘋果種植基地位于德化九仙山腳下,走進基地,記者看到漫山遍野的蘋果小樹已然成型,樹枝上掛著日漸成熟的果實。從樹上摘下一顆名為“丹霞”品種的蘋果,蘋果外表光澤,上面布滿星星斑點,輕輕咬上一口,口感酥脆、清甜。
“基地蘋果的品種涵蓋矮化魯麗、矮化秋映等10個優選品種。品種都是來自山西。”基地負責人薛輝康介紹,基地以“南方蘋果種植”的農業科技突破為核心,在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等權威專家團隊技術支撐下,通過流轉50余畝土地,試種2000余株蘋果樹,經過一年半的精心培育,現已全部成功掛果。
“第一次能有這么大規模種植成功,這樣的掛果量,我們非常開心。”薛輝康說,雖然與山西的蘋果是同品種,但基地的蘋果口感更脆點,山西的比較綿。
“從試種情況來看,今年基本有結果。可以說是實現規模化的種植成功,明年應該可以比較高產、大量結果。”福建省政府果樹學重點學科帶頭人、福建農林大學亞熱帶果樹研究所研究員賴鐘雄告訴記者。
據悉,蘋果種植的黃金緯度主要位于北緯35°~50°之間,此外,水果屆有這樣一句話“南柑北蘋”。這意味著,南方不易種植蘋果。
那為何緯度為北緯25°左右的德化種植的蘋果能成功掛果呢?“德化雖然緯度不高,但是有高海拔的優勢,此次蘋果基地在九仙山附近,海拔1000米左右,氣溫上的條件夠。同時我們選對‘需冷量’要求比較低的品種。”賴鐘雄告訴記者,蘋果樹屬于落葉果樹,需要一定的“需冷量”,次年才能正常開花和結果。蘋果樹的“需冷量”一般是700小時以上,不同品種的“需冷量”又有所差別,只有充分滿足“需冷量”需求,才能正常花芽分化和開花結果,這是制約我國南方地區蘋果種植的原因之一。“我們下一步規模化種植,要解決南方高溫高濕度對蘋果造成的病害問題。”賴鐘雄說。(東南早報融媒體記者陳小芬 通訊員黃家雄 江穎斌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