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作為“民營經濟大市”的泉州新招、妙招頻出,按下復工復產“加速鍵”。泉州洛江轄區內各企業逐步復工復產,湖北籍員工復工情況如何?近日,記者來到洛江區企業實地探訪。
“經此一疫,百感交集,生命易逝,我們更應珍惜身邊人與事,把握時間,在自己熱愛的領域有所成就。”未來,張俊想發揮所長,為推廣泉州文化、講述泉州故事奉獻一份湖北人的力量!
1月21日,張琦帶著妻子、母親還有女兒“小滿”,從武漢出發,一路向東來到廈門旅游,卻因為疫情,只能滯留在廈門市思明區廈港街道沙坡尾停車場。40天里,社區工作者的關懷備至和廈門市民的熱情貼心,讓身在異地的這一家人倍感溫暖。
熊青松來自湖北省隨州市廣水市,今年31歲的他已經在莆田打工十多年了。春節回老家過年是他每年固定的日程安排。今年春節前夕,他也做好了回家過年的計劃,結果碰上了“隨州封城”而不得不留在了莆田。
“我每天都會關注老家那邊的最新疫情情況,全國人民都在幫助湖北,我相信一定會早日戰勝疫情的。”在莆經商的湖北籍人員何應剛說道。
日前,來自湖北恩施的小張完成了14天居家隔離,順利離開安海鎮健康管理中心,返回鞋廠工作崗位。“隔離期間的生活確實枯燥了些,不過身體健康最重要,除了感謝當地部門的關心關懷,還要特別感謝老鄉李院長的陪伴,他給了我們不少信心和幫助。”小張念念不忘的李院長叫李必友,是湖北省武穴市人,現為晉江安海陽光醫院黨支部書記、院長。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那些身處他鄉的湖北鄉親,雖不能與親人團聚,但他們在自己的領域,以自己的方式積極抗“疫”。在泉州,有這么一群湖北人,不忘教育初心,堅守教育一線,用行動詮釋教育者的責任與擔當。待疫情散去,他們將以更好的姿態,迎來與家鄉的重逢。
沈煒來到泉州工作,至今已有兩年多了。每年春節,沈煒都會從泉州回到武漢老家與家人團聚,一起過年。自從成為一名社區駕駛員志愿者后,他每天駕駛車輛在社區、醫院、隔離點多處往返,轉運人員。在這個春寒料峭的日子里,這名城市里的“擺渡人”將溫暖傳遞出去,而對他來說,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做好各項充分的準備工作后,我們公司也復工了。商會中的一些企業,最近也將陸續復工了。”日前,泉州湖北商會執行會長葉平說,面對此次疫情,眾多的會員企業將克服重重困難,而商會也將深化服務舉措,助推企業復工復產。
疫情暴發后,福建第一時間對湖北伸以援手,醫療救援隊馳援、企業捐贈物資……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閩鄂同心抗“疫”。不少滯留在閩的湖北人,他們也同樣默默付出,為疫情防控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疫情讓在南安的部分湖北人無法返鄉過年,福建瑞升機械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周強便是其中一位。在福建奮斗20年的他,春節時常會回孝感老家過年。受疫情影響,今年不僅回不了家,公司業務也受到影響。“我堅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周強說。
“我想代替家鄉的父老鄉親對各位‘春天最美的逆行者’說一句謝謝你們,我要代他們向你們深深地鞠一躬,用家鄉話跟你們說,謝謝各位!”2月11日下午4時許,福建支援宜昌醫療隊抵達宜昌,在航班上,宜昌籍空姐高錦花一再對醫療隊員們表示感謝:“相信我們一定能戰勝這場疫情,到時候,待春暖花開,我再來接大家回家!”
在泉州工作生活的十年間,張慧瑩印象最深的便是元宵節的賞燈活動。“疫情防控正在關鍵時候,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麻痹大意,給這些站在防控工作前線的工作人員增添負擔。”抗擊疫情的頑強意志背后,是張慧瑩渴望回歸正常生活的期盼:“我就想疫情趕緊結束,想找個時間帶家人回到泉州,再去看一次元宵花燈展。”
他是一名記者,來自孝感,在泉州工作15年了;她是一名醫生,來自襄陽,來泉州也有15年了;他是一名學生,來自荊州,即將大學畢業了……他們都來自湖北。今年,他們都留在福建過年,雖然回不去湖北,但卻非常牽掛老家:“湖北的親人們,你們還好嗎?我在福建的家里,很好!我們一定會戰勝疫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