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者匠心 根脈傳承 安溪舉辦首屆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高峰論壇 活動現場。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東南網10月17日訊(本網記者 陳培源 通訊員 張錦川)十月安溪,茶香飄逸。中外名家論道、茶鄉古老出師儀式、茶王賽,專家學者與制茶大師相互切磋,師徒傳承讓茶文化有了延續,斗茶賽茶提升了制茶技術水平。10月17日,由安溪縣人民政府主辦的“安溪縣首屆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高峰論壇暨安溪鐵觀音發源地秋茶節”在中國烏龍茶鐵觀音發源地安溪縣西坪鎮舉辦。 專家縱論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安溪是世界名茶鐵觀音發源地、中國烏龍茶之鄉,歷史文化積淀深厚。2014年,安溪茶文化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今年又被國家推薦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在論壇上,各位專家學者圍繞國家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等問題,進行熱烈的討論。 “我們韓國有400萬人喝茶,大部分人知道安溪鐵觀音。韓國的飲茶文化也有數千年的歷史,公元7世紀時,飲茶之風已遍及全國。這次來安溪,我收獲很大,我將把我的所見所得帶回韓國,讓更多韓國人了解安溪鐵觀音、愛上鐵觀音。”韓國國際茶文化協會會長李貞秀說道。 “中國的茶葉界有一個‘三安’現象:安溪、安化、安吉,安溪作為產茶大縣,應該發揮引領作用,在新時代的‘一帶一路’中促進中外茶業經貿交流。”浙江大學茶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屠幼英教授說道。她還提到喝鐵觀音茶具有降脂減肥、預防老年癡呆的作用。 來自山西的王有強是國家級非遺大師魏月德的入室弟子,在國學教育、茶文化研究推廣、藝術品投資及鑒賞等多個領域均有極深研究。他表示,將努力傳承和傳播鐵觀音文化,帶動天下茶人把美好、健康的茶文化播撒出去。 再現茶鄉古老出師儀式 烏龍茶鐵觀音制作技藝體現著匠心精神,其技藝傳承是隆重的禮俗,也是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內涵。 在當天的活動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制茶大師魏月德,其入室弟子黃清平的出師儀式,再現安溪茶鄉的古老技藝傳承習俗。 黃清平經過五年的拜師,虛心學習、精心研茶,并獲得2018年“潮汕情 觀音韻”茶王賽濃香型金獎。 “師徒共同敬茶,師父宣讀出師證書、頒發出師證書和牌匾,師父贈送兩棵母樹茶苗、授予一套制茶工具、贈送一本茶書,弟子頭戴斗笠,肩挑裝有茶苗的簍筐,環現場一圈。”……一個個嚴謹的出師儀式,體現了烏龍茶鐵觀音根脈相承的隆重感。 “能夠成為魏老師的出師弟子,我非常榮幸,對于我而言,這意味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將把這份壓力變為茶人路上的動力,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貢獻我的一份力量。”黃清平激動地說道。 出師儀式中,魏月德、黃清平師徒還把他們共同制作的出師茶,拿出一份進行拍賣。拍賣款用于支持“國家重要農業遺產”核心區西坪鎮松巖村的文化保護和鄉村振興。 安溪鐵觀音發源地秋茶飄香 茶王賽是安溪茶鄉的特色習俗,每年春茶、秋茶時節,茶鄉都會舉辦各種形式的賽茶斗茶活動,提升制茶技術水平,選拔制茶能手。 今年天氣好,茶葉質量高。由安溪鐵觀音發源地西坪鎮舉辦的2019年“不忘初心、堅守傳統”鐵觀音能手賽,歷經一個多月的層次選拔,比賽結果終于揭曉。 活動中,舉辦西坪鎮鐵觀音能手賽頒獎儀式。此次鐵觀音能手賽,一等獎獲得獎金30000元;二等獎各獲獎金20000元;三等獎各獲獎金10000元。 此次活動,與會嘉賓還品鑒了安溪鐵觀音獲獎茶樣和1988年老鐵,感受安溪鐵觀音的茶香茶韻。 鑼鼓隊開場。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安溪縣首屆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高峰論壇。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出師儀式之師徒敬茶。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出師儀式之師父回禮。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弟子挑起出師擔,環繞現場。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與會嘉賓為獲得“西坪鎮鐵觀音能手賽”一等獎的選手頒發獎牌。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
![]() 福建:多做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的文章 | ![]() 福建:發揮多區疊加優勢 在建設開放型經濟體制上走前頭 | ![]() 福建:營造有利于企業家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 ![]() 福建: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 | 永春: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創建推廣6大養老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