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嶺村枇杷基地,剛長出的枇杷幼果。東南網記者 林杰 攝 東南網12月5日訊(本網記者 林杰 實習生 林晶穎)12月4日,由泉州市委網信辦、永春縣委宣傳部、東南網泉州站聯合主辦,各新媒體參與的“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新媒體行活動走進永春,感悟老區村精神,見證新農村變化。 發展特色農業 九九科技文化園、農民體育學園、枇杷大觀園、桂花園……入冬后的蓬壺鎮仙嶺村,這里依然綠樹成蔭,果樹、花卉四季常青,一片生機盎然景象。 “仙嶺的早鐘6號枇杷香甜可口,果肉細膩,汁水充盈,有開春第一果的美譽?!痹诰啪趴萍嘉幕瘓@展廳,仙嶺村黨支部書記蘇天恭介紹,當地早年引進全省農業龍頭企業“萬馬集團”聯手創辦“永特公司”,率先引種推廣“早鐘6號”枇杷基地1000畝,帶動周邊鄉鎮擴種枇杷新品種,成為村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 經過多年發展,目前的仙嶺村共種植早鐘六號枇杷1850多畝,產量500多噸,產值460萬元。如今,在每年3、4月份的開春季節,漫山遍野的枇杷樹,把仙嶺這個小村莊裝飾得“銀裝素裹”,整個村莊都沉浸在孕育與收獲的喜悅之中。 家家戶戶種枇杷,實現戶戶有桂花。除了建設枇杷基地,仙嶺村還整合資源,立足村情,建設300畝仙嶺八桂園和30畝桂花廣場,截至2019年8月,仙嶺村桂花種植面積已達300多畝,苗木12萬株,苗圃100多萬株,主要種植金桂、銀桂、四季桂、月桂、朱砂桂、結子桂、狀元紅、貴妃紅等名優品種,桂花產業已成為仙嶺村增加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扎根基層二十余載的蘇天恭日前剛獲評新一屆全國勞動模范,過去的二十年他和全村群眾并肩奮戰,持續發展特色產業,換來村莊翻天覆地的巨變,繪就美麗鄉村升級版的生動畫卷。 “立足特色農業、完善配套設施、打造文化生態旅游新農村。”蘇天恭說,作為革命老區村,該村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整合生成了總投資2820萬元的仙嶺村桂花文化廣場、科技文化園區、黨建文化基地、沈家大院文化書院、綜合服務場、老年活動中心、文旅服務中心、村莊美化、生態流域景觀帶等項目。目前,各項目建設正在有序推進中。 全國農業勞動模范高偉民深耕農業種植技術二十余年。東南網記者 林杰 攝 培育健康農業 “鄉愁到家”電商園是石鼓鎮吾江村今年4月份引進的農業電商平臺,目的是整合當地特色農產品優勢,打造精品,與當地農業龍頭企業、種植合作,通過電商渠道,有效拓展增長增收問題。 “我們的宗旨就是提供最優質、最健康的食品,價格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打造安全放心的果蔬產品,我覺得我們村完全有這個條件。”鄉愁到家”電商園負責人林偉忠是近年來返鄉創業大潮中的一員,他告訴記者,公司的未來是打造出一個具有永春特色的農產品供應鏈平臺,讓了讓消費者放心食用產品,“鄉愁到家”的每份果蔬食品都會打印上二維碼,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了解到該食品的生產流程。如今,周邊鄉鎮有20幾家合作社和“鄉愁到家”建立了合作關系。 康綠隆果蔬有限公司位于吾江村,公司負責人高偉民是全國農業勞動模范,聊到生態農業,他也是三句不離“健康”兩字。 “平時要注意大棚輪休、高溫殺菌、土壤改良、溫濕度調控等等,讓蔬菜在最適宜的環境下生長,種出來的蔬果口感好,關鍵是達到健康無公害?!睆氖罗r業種植幾十年的高偉民,堅持秉持“科技興企”意識,學習引進國內外設施果蔬先進技術,摸索出優化適宜本地設施大棚的種植方式,且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康綠隆公司目前以果蔬、食用菌栽培為主,現有設施大棚7萬平方米,其中果蔬生產面積4萬平方米,年產果蔬500多噸,食用菌生產面積3萬平方米,年產鮮菇400多噸。在公司示范帶動下,石鼓鎮周邊村農民發展設施農業大棚30多畝,從事蔬菜種植。 近年來,康綠隆果蔬有限公司石鼓基地被縣農業局確定為“雨露計劃”實訓基地,公司的高偉民、曾仲明等兩位同志被聘為“雨露計劃”授課老師,公司采取“技術扶貧”方式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工作。而且貧困群眾可選擇在公司基地進行務工提升生產技術,也可選擇在家自行發展生產,公司派出技術員進行生產技術指導并收購農產品。 “老區結合扶貧開發工作,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村民的收入逐漸以種植業、務工為主,已形成麻竹和蔬菜兩大支柱產業?!笔逆傸h委副書記、吾江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許曉衿說。 吾江村結合特色農業開發文創產品。東南網記者 林杰 攝 吾江村利用荒地開發的農業產業園,這里將種上葡萄、百香果、佛手瓜等果蔬。東南網記者 林杰 攝 |
![]() 特色村落之石獅古?。簼O舟唱晚 紫菜飄香 | ![]() 福建:多做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的文章 | ![]() 福建:發揮多區疊加優勢 在建設開放型經濟體制上走前頭 | ![]() 福建:營造有利于企業家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 ![]() 福建: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