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收到開采信號后,采茶人巧手采擷下鐵觀音的標準茶青。陳小陽 攝 科技賦能 專家盛贊產業融合創新 茶產業的發展,惟創新者勝。以“茶科技”為主題的茶事活動,在吸引眾多愛茶人士眼球的同時,也引起劉仲華、李先德、江用文等三位專家的關注。現場,三位專家分別發表視頻講話,盛贊安溪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以科技賦能茶產業的創新做法。 “中國茶科技創新大賽在安溪舉辦,體現了鐵觀音之鄉胸懷國之大者,為全行業探路的胸懷和格局。”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認為,這項賽事的創辦,必將帶動一批科技成果的集聚和轉化,為中國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科技創新的強心針,為我國實現“茶業強國”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希望借助這一賽事平臺,能夠鼓勵促進技術與產業、文化的融合互鑒,迸發出更多新的產業發展思路,為安溪乃至福建、中國的茶產業轉型謀變、提質升級探路前行。”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先德,長期關注安溪鐵觀音茶文化和茶產業發展,此前曾在央視《大地講堂》欄目解讀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價值與魅力。 李先德認為,安溪擁有100多個茶樹栽培品種,1984年全國第一批審定通過的30個茶樹良種中,安溪縣占了6個,被譽為“茶樹良種的寶庫”。得天獨厚、流傳有序的安溪茶文化,如何在新時代發揚光大?李先德表示,根本還是在于科技創新,中國茶科技創新大賽的創辦,就是新興科技與古老茶業融合的一次良好契機。 “安溪茶人的專業素養,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中國茶葉學會會長江用文說,一年多以前,全國茶產業標準化高峰論壇暨標準化工作年會在安溪召開,科技創新與茶產業標準化等議題息息相關。而今,首屆中國茶科技創新大賽又在安溪舉辦,再一次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現了安溪作為重要茶葉原產地的態度和胸懷。 “百尺竿頭能否更進一步,取決于茶產業能否敞開胸懷,主動接納擁抱新技術的涌入和改造。”在江用文看來,當前生物科技、5G物聯網等科技領域不斷推陳出新,對傳統產業的生存發展提出更高要求。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通過這一賽事平臺,必將涌現一批優秀科技創新成果,為中華茶產業注入全新血液和活力,站上更高的舞臺。 |
![]() 特色村落之石獅古浮:漁舟唱晚 紫菜飄香 | ![]() 福建:多做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的文章 | ![]() 福建:發揮多區疊加優勢 在建設開放型經濟體制上走前頭 | ![]() 福建:營造有利于企業家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 ![]() 福建: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