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與瑞士國際醫療中心合作共建孤獨癥醫康養教普特融合示范基地等,促成國際經驗技術在泉州落地實施。圖為瑞士專家到晉江市特教學校參觀指導。
在“晉江經驗”生地泉州,殘疾人事業這一“春天的事業”,與經濟社會同步協調發展——孤獨癥關愛“一聯盟、一平臺、一基金”模式為全國首創,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經驗做法入選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典型案例;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工作經驗做法獲省殘聯行文轉發,新型基層殘疾人組織建設經驗做法在全省殘聯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泉州有擔當、創經驗、見成效、走前列。全市上下大力推進這項溫暖事業高質量發展,用心用情用力讓殘疾人生活在春天里,與春光同行、與時代共進。
□融媒體記者 孫燦芬 通訊員 尤懷恩/文 市殘聯/供圖
兜住穩穩的幸福
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更加有力
保基本、兜底線,泉州為殘疾人群體撐起遮風避雨的“暖心傘”,兜起他們穩穩的幸福。
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合稱為“兩項補貼”,這是國家為殘疾人基本生活和護理需求而設立的重要福利保障,群眾關心、社會關注。持續落實這一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的保障政策,2024年,泉州發放“兩項補貼”近1.75億元,惠及5.74萬名困難殘疾人和6.59萬名重度殘疾人。關懷特殊困難殘疾人項目還列入泉州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全市共投入2832.5萬元,為1.2萬戶2.5萬名殘疾人發放“一戶多殘”家庭殘疾人生活補貼、為6174名低保和已脫貧重度肢體殘疾人發放居家托養補助。此外,還投入456.44萬元,為全市所有持證殘疾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在市殘疾人托養中心啟動“開心農療”項目,為120多人次智力和精神殘疾人提供多元化集中式托養服務。
這份踏踏實實的安心里,還飽含“零跑腿”“一次辦”的溫馨和高效。“我母親臥床多年行動不便,醫生和殘聯工作人員直接到我家里,一會兒就辦好了殘疾人證和‘兩項補貼’的申請!”落實高效辦成殘疾人服務“一件事”的安排部署,德化縣殘聯拓展服務模式,聯合縣衛健局組建評殘小組,深入全縣殘疾人家庭開展上門服務活動,已為殘疾人群眾辦理服務“一件事”371件,讓殘疾人和家屬大為感動。不僅是德化,南安市定期上門開展評殘服務,安溪縣在醫院增設殘疾人證“一窗辦結”便民服務,永春縣為殘疾人設立“一站式”服務中心……這樣的探索在泉州屢見不鮮,服務提質增效,殘疾人認可、滿意。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對于殘疾人來說更是如此。促進殘疾人高質量充分就業,讓他們共享城市進步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泉州不斷摸索實踐。
“工作環境很好,同事人很好,公司福利也很好,我和同事們的基本工資是一樣的。”在泉州順豐運輸有限公司,肢體殘障人士吳佩琴用三個“很好”和一個“一樣”,樸素總結她感受到的幸福。
這是“晉愛同行·企業助殘聯盟”就業幫扶的縮影。2024年,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的社會擔當,晉江在全省首創唯一一個企業助殘聯盟,以“一企一案”“入企探崗”等創新模式,推動殘疾人和助殘企業雙向奔赴,一年來,已吸收成員企業超過79家。其中的三六一度公司,給予殘疾人同等招聘待遇,為應聘成功的殘疾人員工提供與普通員工一樣的工作條件,以及特殊的福利待遇,獲評全國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基地。
“愛有擔當、義不容辭”。在泉州,不管是市級還是縣(市、區),不管是民企、國企,還是外企,甚至是個人,都用實干實效書寫這種知行合一。2024年,全市舉辦殘疾人就業幫扶暨市屬國有企業專場等招聘會72場次,打出“線上+線下+直播帶崗”的招聘組合拳;34期殘疾人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班,免費培訓殘疾人2435人。為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全市三年投入626.5萬元獎補24家安置殘疾人就業機構、補助10家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為1048人提供社會保險補貼。臺商投資區殘聯攜手泉州市三院,針對精神、智力殘疾人群體的就業需求與實際情況,和社會愛心企業泉州翔濠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創辦輔助性就業愛心工場。該工場目前為28名在院治療患者實現就業,創建至今已累計安置殘疾人就業對象197人次。
針對殘疾人在解決糾紛過程中的難點、痛點、堵點,泉州還不斷優化法律援助服務。市殘聯聯合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出臺《為殘疾人提供優質訴訟服務促進多元解紛的十五項工作舉措》,努力為殘疾人提供訴前調解、立案、審判、執行全流程幫扶,推進化解信訪積案和源頭治理重復信訪工作經驗入選省殘聯信訪典型成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