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經濟強市,打造幸福晉江——這是晉江的發展目標。
近年來,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晉江更加注重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在統籌城鄉、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構建和諧幸福家園等方面進行諸多大膽探索——
2006年,在全省率先建立“凡征必保、即征即保”的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險制度;
2008年,成立全省首個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常設機構——晉江市流動人口辦;
2009年,在全國率先推行城鄉一體普惠型養老保險制度;
……
這些措施有力降低了城鄉差別感,增強了城市歸屬感和民生滿足感,實現了幸福指數與經濟指標的同步提高。
城鄉一體——打破城鄉二元管理模式,構建新型社會保障體系,讓農民與市民待遇一致
暖春時節,晉江梅嶺街道桂山社區。72歲的莊高峰沐浴著暖陽,一邊踱著步,一邊愜意地向記者講述他的拆遷經歷和幸福的晚年生活。
原本,莊高峰家人均有0.3畝地,一家人靠種地為生。上世紀80年代后,桂山村農地大部分被征用,改制成社區。去年,晉江梅嶺組團改建,他家的祖屋和新房也都拆了。
失去了地,又拆了房,生活靠什么?他的答案是:靠政府合理的補償機制和逐步完善的社會保障。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租住90多平方米的房子,月租1200元,市里過渡租房補貼每月1000多元,加上政府給60歲以上老人每月補助生活費200元,還有盈余。
此外,老莊還參加了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險,應繳納保費19600元,政府承擔80%,他從征地補償款中只拿出3920元,即可享受到每月280元的失地養老保險。目前,晉江102個村(社區)3.02萬人參與了被征地養老保險,2.58萬人領到養老保險金。
晉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溫銘鋒說,在設計社會保障制度之初,晉江就樹立超前思維,堅決打破城鄉二元管理模式,完全按城鄉一體化的管理模式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目前,在新農合、新農保、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險、生育、工傷保險等方面,基本不存在城鄉差別。可以說,在晉江同一片藍天下,農民和市民待遇一致。
內外一體——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新模式,本地人和“新晉江人”共享普惠待遇
陳埭江頭小學,是晉江最大的農村小學之一,全校1775名學生,外地農民工的孩子1544名,約占全校87%。
六年級一班學生何玉梅,老家在重慶農村,從小在晉江長大。她到了上小學年齡時,在晉江務工十幾年的父母十分發愁。女兒該到哪里讀書?送回老家吧,沒人照顧;在晉江又沒戶籍,能上哪所學校呢?左右為難。
陳埭鎮黨委書記王茂泉獲知此事,給他們帶去了好消息:晉江公辦學校對所有外來工子女敞開大門。
晉江有流動人口100萬人左右,占泉州流動人口總量1/2、全省的1/4。為了破解外來工子女就學難問題,晉江市委、市政府重拳出擊:打破本地人與外地人界限,加大投入,在扶持民辦學校之時,全市公辦學校對所有外來工子女敞開大門,外來工子女和晉江本地生一樣,均可就近入學。去年,晉江市中小學及幼兒園學生30.29萬人,外來工子女就達15.72萬人,約占51.90%。
晉江市教育局副局長施正琛說,在保障所有外來工子女享受與晉江本地學生入學機會平等的同時,晉江還千方百計減輕他們的負擔。2002年在全省率先取消外來工子女借讀費,2006年又取消所有學生學雜費,分別比全國、全省提前2年半和2年實現。外來工子女在評優評先、入隊入團、社會實踐、升學等方面,享受同城待遇。
為進一步提高外來人口歸屬感,晉江還公開做出“三不”承諾(決不讓一名來晉務工人員的子女上不了學,決不讓一名來晉務工人員因惡意欠薪領不到工資,決不讓一名來晉務工人員維不了權),出臺服務流動人口15項優惠措施,同時在全省率先設立企業欠薪保障調劑金和欠薪舉報獎勵等制度,建立健全工資支付監控網絡,讓百萬“新晉江人”安居樂業。
創新管理——推進社會服務與管理一體化建設,構建人人共享的“幸福晉江”
在成功推進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本地與外來工子女就學一體化等待遇之時,晉江努力探索社會服務與管理的一體化建設,扎實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近日,記者來到青陽街道陽光社區辦事窗口。在一樓一站式辦事大廳的勞動就業、計生、物業租房、辦理暫住證等多個服務窗口,幾位外地青年正在咨詢。墻角的宣傳架上,整齊擺放著《致外來工的信》等宣傳單及各種服務手冊,人文關懷盡顯。
陽光社區戶籍人口2000多人,外來人口7000人以上。社區支部書記王金聰說,服務好社區居民和流動人口,是社區的頭等大事。社區設有健身室、圖書室、休閑網吧等,免費開放。社區幼兒園,入托孩子400多人,外來工子女占1/3,一些經濟困難外來工子女學費還減免。
在做好服務的同時,社區對流動人口實行登記在冊,租賃房子也登記在冊,與公安并網管理;創建警務室,建立電子監控網絡,組建治安巡邏隊,24小時不間斷巡邏,創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群防群治網絡。管理措施到位,社區治安日益趨好,發案數逐年下降。
陽光社區“一站式”服務與管理,實現由粗放型管理向科學管理與滿意服務相結合的轉變,在晉江其他社區逐步推廣。今年,晉江將開始嘗試“居住證”管理制度,進一步提高流動人口管理水平。
既要抓好服務,也要加強管理,這是晉江市的基本執政理念。因為這一理念,在國際金融危機來臨時,政府與企業攜手共克時艱,使企業逆風飛揚;為了讓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金融危機期間,政府勒令18家重污染企業搬遷整治,還晉江人藍天碧水。
因為這一理念,政府堅持民有所呼即有所應。在外來工密集的陳埭、深滬、新塘街道等地,投入5.5億元啟動5個外來工廉租房項目,總建筑面積26.34萬平方米,可提供4575套廉租房。
因為這一理念,去年底發起維護社會安定穩定的“百日會戰”,使“兩搶一盜”案件明顯減少,社會防控水平明顯提升,生活在晉江的人們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福建日報記者 劉益清 阮錫桂 段金柱 劉輝 何金 晉江經濟報記者 羅輝 通訊員 林青)
采訪手記:
以民為重
“人民”兩字有多重?在深滬的外來工公寓里,在一所所向外來工子女敞開大門的公辦學校內,在慈善總會資助的困難兒童眼中……記者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在晉江執政者眼里,人民重如泰山。
毋庸置疑,晉江的發展奇跡,與晉江人和“新晉江人”息息相關。晉江本地人口100萬,外來流動人口也有100萬,管理如此特殊之地,要有辨證思維,更要有創新理念。只有統籌兼顧各方利益,方能讓每個在晉江生活工作的人有幸福感。
統籌,是政府管理社會的基本方法。在城鄉差別日漸縮小、外來人口與本地人口相當等現狀下,統籌城鄉發展,統籌晉江人和“新晉江人”發展的課題,歷史性地擺在執政者的面前。
實現城鄉一體化,不能只停留在規劃建設層面,而要向社會保障領域延伸,這就須突破城鄉二元體制。在諸多民生領域實現本地人和外地人一體化,同等待遇、普惠待遇,更體現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管理思維。對人的服務與管理的一體化,則體現了社會管理的應有之義。由此觀之,三個“一體化”背后,是以人為本、以民為重的執政觀。在晉江,這三個“一體化”的社會管理模式,不僅讓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幸福創業,也讓改革開放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所有普通人,讓生活在晉江工作在晉江的每一個人幸福感油然而生。
以創新社會管理為突破口,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進而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形成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這也是“晉江經驗”最為可貴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