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幼高專將校內外社會實踐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泉州幼高專 供圖 
泉州非遺剪紙作品《馬克思頭像》。 泉州幼高專 供圖 東南網12月27日訊(通訊員 趙秋爽 林文樹 本網記者 謝玉妹)“像,真像,太像了,可以呀,許佳怡你這基本功杠杠的,贊一個!”一位學生指著泉州非遺剪紙作品《馬克思頭像》對另一個學生贊不絕口。這是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泉州幼高專)為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所舉辦的“我眼中的馬克思”主題畫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 泉州幼高專以此為遵循,自2022年3月份以來,啟動“我們與馬克思主義同行”主題系列活動,在全校范圍內廣泛宣傳和開展“讀、寫、講、演、繪、行、賽、辯、宣、賞”等十個活動項目,以豐富的形式營造活動氛圍,吸引學生的興趣,確保師范生人人參與,人人受益。 據了解,該項目是泉州幼高專與泉州市社科聯共同舉辦的泉州市社科活動重點資助項目。活動開展以來,通過“誦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征文大賽”“走進馬克思”微思政課比賽,“我心中的思政課”微電影比賽,“尋找馬克思”家鄉紅色足跡探尋活動,“一‘馬’當先”網上黨史知識競賽及辯論賽等師范生專業技能活動,在學生中掀起一場學馬克思主義、講馬克思主義、傳馬克思主義、行馬克思主義的浪潮,為泉幼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使其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 “與馬克思主義同行”菜單式活動是泉州幼高專深化三全育人新領域、新賽道、新動能、新優勢的探索,學校通過浸潤式、并聯式的植入,扎實了師范生的基本功。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泉州幼高專始終把實踐育人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將校內外社會實踐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創新設置“菜單式”專項實踐,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各類主題教育活動、文化藝術活動、學習沙龍等相結合,與專業技能相銜接,與學生的日常思政活動相聯系,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和實踐“接地氣”“聚人氣”“有朝氣”,讓廣大學生在“我們與馬克思主義同行”系列活動中,擦亮青年學生的政治底色,引導青年學生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和清醒者。 泉州幼高專確立“大思政”理念,積極構建社會、學校、行業協同聯動的“實踐育人共同體”。結合黨史和海絲名城特色,挖掘和編制“資源圖譜”,充分利用課內、網絡、校內和校外等資源,全方位、多層次、全鏈條開展“我們與馬克思主義同行”系列活動。通過構建多形式、分層次、全覆蓋的學習和實踐活動體系,發揮廣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大思政課”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進一步推動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 學校將“我們與馬克思主義同行”系列活動結合學生專業特色,以師范生基本功等形式為載體,把馬克思主義與師范生專業技能有效融合在一起,在學生中掀起一場學、思、悟、行馬克思主義的浪潮,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實效性、針對性和親和力,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意義在校園文化的創建中得以體現和升華。 以品牌活動為載體,泉州幼高專積極強化“思想引領”功能,有效實施“馬克思主義與我們同行”系列活動的線上線下新模式。學校微信公眾號開設“黨史上的今天”“傾聽選讀”“四史課堂”“四史學習”“線上知識競答”等欄目,鼓勵學生進行微創作,遴選優秀微視頻、微聲音、微電影,并在公眾號上進行“云宣傳”。系列舉措讓理論學習接地氣、有生氣,打牢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科學思想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