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18日訊(通訊員 林吟昕 本網記者 陳詩婷)機構編制工作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工作,事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今年來,泉州市委編辦持續以黨建為引領,堅持“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打造“三心賦能”黨建體系,不斷增強黨支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推動機構編制工作更好地保障重點、服務發展、惠及民生。 凝聚初心,強化支部政治功能 事業成敗,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泉州市委編辦牢牢把握政治機關屬性,深化“黨建聚合力”工程,為高質量發展凝聚硬核力量。 突出政治標準,打造“忠誠先鋒”。泉州市委編辦通過黨支部“三會一課”、“沉浸式”主題黨日、黨員集體過“政治生日”等形式,定期開展對黨忠誠、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精心設計黨建長廊和活動室,打造具有機構編制特色的黨建文化陣地,營造濃厚的“紅色氛圍”。 突出素質提升,打造“學習先鋒”。泉州市委編辦用好室務會“第一議題”、黨支部“星期五課堂”、理論學習“青年思想匯”等工作載體,創新“集中學習+分享研討”、“理論教學+現場體悟”、“請進來+走出去”等3項“1+1”學習模式,確保學精學深。 突出多維提升,打造“戰斗先鋒”。泉州市委編辦印發《干部素質培養計劃》,制定28項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項目,健全“持續性”培養機制;選派年輕黨員參與聯合調研、疫情防控、干部考察、鄉村振興等急難險重工作,“浸入式”提升素質;常態化組織“頭腦風暴”、“黨員互學互鑒講堂”,“沉浸式”學習比武淬煉“最強效能”。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市委編辦建立健全主要領導第一責任、班子成員“一崗雙責”、黨支部具體負責、黨小組細化落實的“四責協同”工作機制,聚焦“15個到位”,厘清“支部—支部委員會—黨小組—黨員”的“二級四崗”黨建責任清單,深入開展“五好”黨支部創建活動,筑牢黨旗高高飄揚的戰斗堡壘。 此外,泉州市委編辦繪制“黨建+重點項目”掛圖作戰清單,聚焦市委、市政府重大戰略和決策部署、人民群眾關切的民生領域策劃生成10個機構編制重點項目,按照“1名處級黨員干部+1個黨小組+X名黨員”的組團模式全速攻堅;設立改革攻堅黨員示范崗,選派年輕黨員擔任重點領域改革聯絡員,負責對口聯系、服務保障,涉改業務一對一包掛、一站式對接;創新黨員骨干聯席交流機制,由各科(中心)的黨員負責同志組成先鋒黨員工作隊,每月輪流牽頭召開交流聯席會,在破解難題中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圍繞中心,優化機構運轉職能 黨建“一子落”,業務“滿盤活”。泉州市委編辦機關黨支部將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強機構編制管理等重點項目融入“旗幟領航·擔當落實2023計劃”,實施“加減乘除”專項行動,破難點、疏堵點,多項改革創新取得重大突破。 其中,第一黨小組整合9家事業單位重新組建正處級機構市文保中心,推動文保機構由散到聚,工作力量由弱變強,工作規格由低升高,為“后申遺時代”文旅產業發展強化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第三黨小組將全市開發區管理機構精簡至33.3%,重塑“一區多園”管理格局,管理機構“輕裝上陣”給開發區帶來了活力煥發和動能增強;第一、二黨小組創新“編制周轉池”制度,市縣兩級統籌調劑近300名空編,向科教文衛等急需崗位精準投放、動態循環,稀缺的編制資源用在刀刃上、效益最大化;第一黨小組牽住招商引資這一“牛鼻子工程”,著力破除職能分散、力量分化等問題,整合組建正處級機構市招商服務中心,機構成立一年來實現全市招商項目投資額同比增長113%。 緊扣民心,提升機構編制效能 今年6月,泉州市正骨醫院正式啟動了“人員總量控制數”試點改革,這意味著今后醫院引進人才將不再受到編制數量的掣肘,解決了編制緊缺這個最大瓶頸;與此同時,一大批畢業于教育部直屬師范院校的高學歷教師、高端名師被引聘至晉光小學、泉州五中等市直學校,泉州基礎教育的辦學品質進一步提升。 這一系列關乎民生的具體行動背后,都有機構編制工作的持續發力、默默保障。 圍繞建設“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范機關,泉州市委編辦開展民生領域和重點行業機構編制運行專項調研,黨支部書記兼任調研組長,親自出題、靠前指導,策劃生成多個調研課題并推動成果轉化,大力釋放編制能量、開辟社會民生“綠色通道”。 “我們聚焦民眾利益攸關,將機構編制資源向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傾斜。”據泉州市委編辦相關負責人介紹,3年來全市統籌調劑14423名事業編制破解教師缺編難題,招聘緊缺、急需教師7400余名,年均增長52.2%;引進教育部直屬6所師范院校優秀畢業生或研究生學歷以上專任教師2100余名,占教師招聘總數的30%,師資質量顯著提升;試行公立醫院人員總量控制數管理,緩解了編制緊張,助力公立醫院引才留才。目前,全市教育、衛生系統編制占比將近80%,遠高全省平均水平,意味著每10名事業干部中就有8名就職于教育與醫療衛生行業。 泉州市委編辦還在全省率先出臺3份強鎮擴權改革文件,147個鄉鎮(街道)累計賦權17744項,基層治理能級顯著提升;系統性重塑生態環保、住建領域事業單位布局,強化公益服務保障能力,助力“品質泉州”天更藍、水更綠、城市更宜居;全面完成市縣兩級行政復議體制改革,變行政復議“九龍治水”為“政出一門”,群眾維權更加便捷高效。 心之所向是初心,行之所往顯擔當。市委編辦機關黨支部以“三心”賦“三能”,將“紅色力量”壓到改革一線、民生前沿,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同頻共振,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年度各項重點項目超時序推進,獲評“全省機構編制系統先進集體”,持續保持“省級文明單位”、市級“先進‘五好’黨支部標兵”等榮譽稱號,連續8年獲評市級績效考評“優秀”等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