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理工學院學子開展“用外語講好中國鄉村振興故事”實踐活動
2023-09-02 22:45:00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薛逸群
我來說兩句 |
揭牌儀式現場 東南網9月2日訊(通訊員 張秋萍)為深入引導和幫助本校青年學子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日前,閩南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百年接力,強國有我”鄉村振興實踐團,赴泉港區進行為期3天的社會實踐。實踐團一行深入鹽場、峰尾古城、土坑村、東張村、惠嶼島等地實地參觀考察,積極參與愛心幫幫團泉港愛心服務站等活動。 探“鹽場”奧秘 實踐團成員深入泉州山腰鹽場東海工區考察參觀,與當地村民交流鹽場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貢獻,領會“山腰鹽”百年老字號品牌的價值,也了解到當地持續推進特色“鹽文化”研學+旅游經濟策略。 品“海絲”韻味 在峰尾古城與土坑村,實踐團不僅了解當地鄉村振興的相關成果以及發展史,走訪調查“海國文明”的興衰,還通過自身專業優勢,在“逐夢外語”抖音號上,用外語向外界傳播中國故事。 在峰尾古城,實踐團成員們跟隨講解員,逐步了解古城路線以及各處景點內涵。隨后運用講解技巧,通過中英雙語進行線上直播,用外語向世界介紹“海國文明”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的故事,助力古城宣傳。 實踐團成員走訪參觀泉港土坑村古建筑群,在刻滿海絲記憶的歷史建筑和令人動容的劉家清風家規家訓中接受優秀文化的洗禮和熏陶。同時,通過中阿雙語直播介紹土坑村地區的人文、風景,對土坑村的鄉村發展成就進行宣傳,促進土坑村的特色文化傳播。 調研期間,實踐團用鏡頭記錄古街風景,并在后期將古街特色風景融入到本次社會實踐短視頻中,用微視頻的方式宣傳展示峰尾古城與土坑村的歷史文化遺跡,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更多的經典歷史,深挖經典海絲文化資源,弘揚革命精神,不斷助力土坑村豐富文物保護、鄉村振興內涵。 實踐團成員與孩子們合影 匯聚“青”力量,逐夢新時代 實踐期間,實踐團赴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東張村、“全國最美漁村”惠嶼島進行實地調研。 在東張村,實踐團通過參觀調查與采訪,以微視頻的形式記錄東張村的發展歷程和以水培為代表的鄉村發展新技術、用鏡頭記錄惠嶼村村民辛勤耕海,實現從單一產業到多元發展的成就,宣傳了當地鄉村振興策略的成功實踐,促進了東張村、惠嶼島的鄉村文化傳播,為鄉村振興戰略在當地的實施注入新活力。此外,雙方為南埔村惠嶼島村社會實踐活動基地揭牌,共同開啟新篇章。 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實踐團來到泉港愛心幫幫團愛心服務站002號站,借助聚福社區青年之家原設立的4點半課堂平臺,由商務英語專業、阿拉伯語專業學生,為小學生們開展一堂生動的外語課堂。 實踐團發起“逐夢助力行動”,號召參與課堂的孩子寫信,內容包含對未來的暢想以及當下的困惑。信件由實踐團帶回學院,由青年黨員回信,建立幫扶關系,引導青年黨員參與愛心建設,鼓勵孩子們追求夢想,早日成才。 “多語言推介”簽約 此外,閩南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社會實踐活動基地落戶泉港,峰尾鎮、后龍鎮、界山鎮、南埔鎮團委與閩南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代表進行“中國長壽之鄉—泉港”多語言推介簽約,達成共建協作關系。 鄉村是廣大青年大有可為的舞臺,閩南理工學子將繼續了解和學習祖國各地鄉村發展情況,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在農村廣闊天地展現擔當作為,用青春熱血在鄉村振興征程上實現人生價值。 |
![]() 福建:多做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的文章 | ![]() 福建:發揮多區疊加優勢 在建設開放型經濟體制上走前頭 | ![]() 福建:營造有利于企業家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 ![]() 福建: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 | 永春: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創建推廣6大養老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