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嶺村枇杷基地,剛長出的枇杷幼果。東南網記者 林杰 攝 東南網12月5日訊(本網記者 林杰 實習生 林晶穎)12月4日,由泉州市委網信辦、永春縣委宣傳部、東南網泉州站聯合主辦,各新媒體參與的“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新媒體行活動走進永春,感悟老區村精神,見證新農村變化。 發展特色農業 九九科技文化園、農民體育學園、枇杷大觀園、桂花園……入冬后的蓬壺鎮仙嶺村,這里依然綠樹成蔭,果樹、花卉四季常青,一片生機盎然景象。 “仙嶺的早鐘6號枇杷香甜可口,果肉細膩,汁水充盈,有開春第一果的美譽。”在九九科技文化園展廳,仙嶺村黨支部書記蘇天恭介紹,當地早年引進全省農業龍頭企業“萬馬集團”聯手創辦“永特公司”,率先引種推廣“早鐘6號”枇杷基地1000畝,帶動周邊鄉鎮擴種枇杷新品種,成為村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 經過多年發展,目前的仙嶺村共種植早鐘六號枇杷1850多畝,產量500多噸,產值460萬元。如今,在每年3、4月份的開春季節,漫山遍野的枇杷樹,把仙嶺這個小村莊裝飾得“銀裝素裹”,整個村莊都沉浸在孕育與收獲的喜悅之中。 家家戶戶種枇杷,實現戶戶有桂花。除了建設枇杷基地,仙嶺村還整合資源,立足村情,建設300畝仙嶺八桂園和30畝桂花廣場,截至2019年8月,仙嶺村桂花種植面積已達300多畝,苗木12萬株,苗圃100多萬株,主要種植金桂、銀桂、四季桂、月桂、朱砂桂、結子桂、狀元紅、貴妃紅等名優品種,桂花產業已成為仙嶺村增加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扎根基層二十余載的蘇天恭日前剛獲評新一屆全國勞動模范,過去的二十年他和全村群眾并肩奮戰,持續發展特色產業,換來村莊翻天覆地的巨變,繪就美麗鄉村升級版的生動畫卷。 “立足特色農業、完善配套設施、打造文化生態旅游新農村。”蘇天恭說,作為革命老區村,該村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整合生成了總投資2820萬元的仙嶺村桂花文化廣場、科技文化園區、黨建文化基地、沈家大院文化書院、綜合服務場、老年活動中心、文旅服務中心、村莊美化、生態流域景觀帶等項目。目前,各項目建設正在有序推進中。 |
![]() 特色村落之石獅古浮:漁舟唱晚 紫菜飄香 | ![]() 福建:多做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的文章 | ![]() 福建:發揮多區疊加優勢 在建設開放型經濟體制上走前頭 | ![]() 福建:營造有利于企業家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 ![]() 福建: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