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細節入手 滿足學生聯系需求 南安市洪瀨第三小學校長黃振鴻表示,學校建議家長要了解孩子在家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時間及目的,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獲取知識;與孩子進行平等對話,簽訂“使用手機協議”;培養孩子感受生活情趣的能力。 “從2021年起,學校對手機、兒童手表等電子產品進課堂進行嚴格管理,學生在未經批準的情況下不得將電子產品帶入課堂。《規定》出臺后,學校各班級通過班會、家長會向學生和家長進行普及,9月開學,無學生申請帶電子產品進入校園。”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學校長李菁介紹。 “《規定》出臺后,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從細節入手,看還有哪些原因致使學生想要攜帶手機等電子產品。”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副校長吳婷婷告訴記者,考慮到部分高年級學生已有“秘密”意識,與家人打電話不喜歡旁人聽到,學校將增設兩個封閉式電話亭,讓孩子在校園內也可與家人講悄悄話。 泉州市培元中學也關注到了細節。政教處主任游立林介紹,2021年學校在教學樓和宿舍樓的走廊安裝公用電話近70部,供學生免費使用,并在公用電話旁張貼了心理咨詢、校園安全、醫務室的聯系電話。此外,除班主任、生管老師的聯系電話保持暢通外,每個班都有一部老人機,方便家長緊急聯系。 “這學期第一堂主題班會課上,老師就教我們唱《公共電話禮儀兒歌》,感覺非常有意思。”鯉城區實驗小學金山校區六年級學生王時煜告訴記者,這樣寓教于樂的上課方式,不僅讓他們知道手機禁止帶入課堂,也讓他們在使用學校公用電話時懂得要文明用語。 “為了能讓手機管理這項制度落地,學校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是政教保衛處組織人員,在校門口、校路上、宿舍內不定時進行抽檢,對違規帶手機進校園的學生先暫為代管手機;二是各年級由年段長組織班主任利用金屬探測儀不定時抽查。”南安國光中學副校長戴榮輝告訴記者。 堅持“管”“教”結合 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 “這個法規為學校手機管理提供了保障,有利于通過制度規范去要求學生科學使用手機,我省在這方面率先立法,意義非同尋常。”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教育學院教育學博士林艷老師表示,管控中小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已成世界共識。中小學生過度使用手機,會嚴重剝奪他們學習、交流、戶外活動的時間,并帶來視力下降等一系列健康問題。如何加強對學生手機的管理,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難題。除了要進行制度管理,更需要溫情化的舉措,比如學校增設公用電話、電子班牌,建設優秀班集體,開展豐富的教育活動等,都有利于讓學生真正意識到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和加強管理的必要,讓孩子慢慢遠離手機,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在這個過程中,若發現經過管理,還是會有些不能遵規守紀的學生,那就需要進行個案診斷,了解學生沒辦法放下手機背后的成長訴求是什么,以便加強教育引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廣大家長必須做好正面榜樣,樹立家長威信,常陪伴增親情,善于引導,多和學校一起配合,教育子女養成合理使用手機的好習慣。”林艷建議。(東南網記者 張立慶 施遠圻) |
![]() 福建:多做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的文章 | ![]() 福建:發揮多區疊加優勢 在建設開放型經濟體制上走前頭 | ![]() 福建:營造有利于企業家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 ![]() 福建: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 | 永春: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創建推廣6大養老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