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個劇種40多個劇目“五一”匯聚泉州 開啟“飆戲”模式
提線木偶戲“相公爺踏棚”開啟了開幕式的正式演出。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東南網4月28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一曲曲宋元笙簫,又聽古港濤聲依舊;一幕幕千年古戲再現刺桐華夢春秋。27日晚,“首屆海絲泉州戲劇周——2023年全國南戲展演”在泉州府文廟前廣場鳴鑼開戲。 當晚,提線木偶戲、南音、莆仙戲、梨園戲、潮劇、弋陽腔、昆劇、湘劇、柳子戲、贛劇、川劇、粵劇、蒲劇、甌劇、高甲戲、打城戲等16個劇種的藝術家代表與小傳承人們大手牽小手,一起登臺亮相開幕式,呈現了南戲及古老劇種薪火不息、代代相傳的精神風貌?,F場設置多個小劇臺,8個古劇對棚演出,再現了“前棚嘉禮后棚戲”的宋元泉州繁華夜市景象。同時還舉行“刺桐風雅宋”市集、“南戲潮玩”活動,展現濃濃的宋元風情。整場開幕式古樸典雅、異彩紛呈,充分展示了中國戲曲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 中國南戲發源于宋代,盛行于元明,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是彌足珍貴的、世界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福建作為戲曲大省,戲曲資源積淀豐厚、傳承久遠、形態各異,被譽為“中國戲曲文化版圖的高地”,現有23個活態地方戲曲劇種,其中18個本土劇種。作為南戲的主要發源地與傳播地,泉州戲劇歷經千年長盛不衰,形成了斑斕多姿的文化寶庫,演繹著古樸生動、細膩典雅的梨園之美,展現著詼諧討喜、妙趣橫生的高甲風采,舞動著指尖藝術、妙手傳神的提線木偶,傳承著淺唱低吟、韻味深長的悠悠南音,素有“戲曲之鄉”“木偶之城”“南音之都”等美稱,是名副其實的“閩南戲窩子”。 |
相關圖片
![]() 泉州特色村落之石獅古?。簼O舟唱晚 紫菜飄香 | ![]() 福建:多做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的文章 | ![]() 福建:發揮多區疊加優勢 在建設開放型經濟體制上走前頭 | ![]() 福建:營造有利于企業家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 ![]() 福建: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 |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