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親手拼建商船模型,深化對家鄉歷史的認知。 近日,為助力“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宣傳,引導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學生認識家鄉文化遺產、樹立文化自信、愛鄉愛國,南安市博物館攜手南安市民政局“周六助學課堂”項目,聯合英都鎮政府,走進英都鎮英東村老年活動中心,開展“纖燈引航,商韻流芳”主題社教活動。 活動以英都鎮國家級非遺項目“英都拔拔燈”為切入點,工作人員生動講解其歷史由來,并延伸介紹了昭惠廟、英都洪氏家廟等相關文化遺產,通過互動問答的形式,深入淺出地對本地文物進行分類科普,讓學生們直觀了解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在有獎競答環節,學生們熱情高漲,積極搶答,現場氣氛熱烈。 結合英都鎮非遺特色與古商貿繁榮歷史,博物館工作人員精心設計了商船拼建手工活動。學生們親手拼建商船模型,仿佛見證著昔日英都的茶葉、絲綢、米糧等貨物沿英溪順流而下,經金雞港駛向海外的盛景。這一環節不僅鍛煉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更讓他們在實踐中深化了對家鄉歷史的認知。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英都福田公益中心捐資及“六一”禮物贈送儀式。“周六助學課堂”自落地英都鎮以來,始終以“豐富社會救助服務,助力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活動進一步凝聚了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傳承與青少年成長的合力。 南安市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跟著四普看家鄉”系列宣傳活動的持續開展,讓青少年學生深入了解家鄉歷史脈絡,拓寬了知識視野,增強了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更在年輕一代心中播下了文物保護與文化傳承的種子,激發了他們成為家鄉文化守護者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張素萍 通訊員陳雅琳 文/圖)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