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wǎng)泉州頻道 > 福建日報看泉州
> 正文
泉州海交館再續(xù)“新絲路”情緣
林瀚將《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藏宗教石刻精品》書籍,贈送給外國友人。福建日報記者 王敏霞 攝 包括數(shù)百方宋元伊斯蘭教、古基督教、印度教等宗教石刻在內(nèi),海交館收藏和展陳著不少舉世聞名的文物瑰寶。除了國寶級文物——宋代沉船及其大量伴隨出土物外,還有數(shù)十根木、鐵、石古代錨具,各個時期的外銷陶瓷器,中國歷代各水域的代表性船模,以及數(shù)量繁多的海交民俗器物,堪稱中國海洋文明的縮影。2008年,泉州海交館被認定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這些文物蘊含的“海絲”文化特色、浸潤的“海絲”情緣,是泉州海交館受到海外訪客青睞的原因所在。泉州,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有學者稱,宋元時期的刺桐港是“亞非兩大洲海上交通輻射格局極其重要的東方支撐點,它托起一個橫跨太平洋、印度洋的貿(mào)易圈”。海交館,是泉州歷史上的第一座博物館,也是我國首家海事博物館,是首個反映“海上絲綢之路”歷史的博物館,收藏有大量“海絲”巔峰時期的歷史遺存,是“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的重要基地。 不僅館藏豐富,海交館就像一所大學。“除了一館,我們還有一會一刊。全國性學術(shù)團體‘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的秘書處以及《海交史研究》編輯部均設(shè)在泉州海交館。”林瀚告訴記者,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擁有600多名海外交通史領(lǐng)域知名專家,而《海交史研究》是國內(nèi)最早的涉海類學術(shù)刊物,是國內(nèi)研究和展示海上絲綢之路最權(quán)威的基地,在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享有盛譽。 來到海交館,在此讀懂泉州城。尤其在2021年7月25日泉州申遺成功之后,海交館作為文化地標,更是成為人們?nèi)媪私膺@座世遺之城的“首要打卡點”。 |
相關(guān)圖片
相關(guān)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