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建財爺爺向隊員們講述“八二三炮戰”和“圍頭新娘”故事。陳煒澤 攝 東南網7月20日訊(本網記者 陳詩婷 通訊員 吳彩云 實習生 汪梓裕)為了追尋黨的光輝足跡,更好地傳承不同時代的紅色基因,用鏡頭展現泉州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近日,黎明職業大學全媒體學生記者站“紅色筑夢”實踐團前往晉江市金井鎮圍頭村開展實踐活動。 實踐隊一行懷著崇敬的心情,參觀了“八二三”戰地公園、安業民坑道、戰爭與和平館、圍頭新娘主題公園、毓秀樓等,瞻仰了安業民烈士紀念碑。他們通過聆聽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駐足細觀文物、照片等珍貴歷史資料,去重溫昔日的烽火歲月,感受軍民保家衛國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體悟兩岸一家親的濃濃情緣。實踐隊成員還深入金沙灣、月亮灣調研圍頭村漁業發展,并向當地村民、游客和其他高校實踐隊成員發放調查問卷,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調研數據。 此外,成員們也前去拜訪了“八二三”炮戰的親歷者洪建財。他們圍坐在洪爺爺身邊,認真聆聽他講述當年的故事?!爱敃r我年紀小,個子也小,沒見過炮戰的場面,一開始有點怕,但很快就被陣地上全體軍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精神所深深鼓舞。”洪爺爺回憶道,“那時候我還不滿17歲,每天和圍頭父老鄉親一道冒著硝煙,為海岸炮兵扛運炮彈,每次都扛著兩枚19公斤重的炮彈,奔跑、穿行于炮火中,一個小時要來回跑幾十趟。”從老人的故事中,同學們懂得了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他們紛紛表示,一定要以革命先輩為榜樣,用不變的信念和求真務實的行動,投入到學習工作中,積極踐行初心使命,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通過參觀尋訪,實踐隊成員接受了一次紅色洗禮,進一步樹立了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意識,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厚植了內心的愛國情懷。同時,實踐隊也將利用專業所長,當好紅色文化的“傳播者”,通過文字、鏡頭記錄實踐過程,并制作相關視頻,為圍頭的戰地文化以及泉州的歷史文化傳播貢獻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