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24日訊(石獅日報記者 許小雄)石獅市開展農村產業結構優化提升行動,堅持要素聚集、三產融合、科技賦能、品質提升,深度挖掘海產品加工、預制菜制作、農村電商、鄉村濱海文旅等潛在突破性產業,著力提升產業附加值,持續推動改革創新,解決鄉村產業資源要素閑置、“造血”能力不足、穩定性較差的重點難題、改變特色產業大而不強的現狀,引領多方力量參與鄉村發展,激發鎮村組織積極性,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區石獅樣板,推動我市農村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這是我市日前出臺的《石獅市農村產業結構優化提升行動方案》提出的。 《方案》提出目標要求:力爭2023年農業總產值突破60億元、2024年突破62億元、2025年突破64億元。2023年至2025年,每年新培育高素質農民400人以上、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20人以上,每年新培育2個以上美麗鄉村休閑旅游點。到2025年,培育效益明顯的鄉村經營公司15家、龍頭品牌電商企業10家,培育泉州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5家,培育泉州市級家庭農場2家、專業合作社1家,爭評泉州市級“十佳”家庭農場1家。實現鄉村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內生動力更加充足、龍頭帶動更加顯著,讓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村民。 行動內容包含四大方面,具體為: 堅持要素聚集,激發鄉村產業活力。聚集土地要素,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活集體閑置資產資源,實現多方互利共贏;引導各村對轄區內散租、撂荒、自行耕作的耕地集中開展規模流轉,實現耕地連片種植。聚集人才要素,吸引高等院校畢業生、創業創新農民工、退役軍人、科技人員等返鄉入鄉創業;加強產學研合作,設立鄉村人才之家,創新鄉村人才評價體系。聚集資本要素,引導一批熱心企業、社會團體、商協會助力鄉村產業發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寬農村金融服務渠道,主動對接各大銀行,為謀劃鄉村振興“一村一品”提供優惠支持。推行“跨村聯帶”,實現片區資源共享。 堅持三產融合,挖掘海洋產業特色優勢。積極拓展海洋新興產業鏈,全力打造“一條魚”全產業鏈,加快建設國家級漁港經濟區。注重品牌引領,利用特色海洋產品原料,做好“吃在石獅”的文章,為全面打響“石獅預制菜”品牌貢獻鄉村力量;深入對接“?!弊痔柶放苿摻ǎ鷮嵧七M農業生產“三品一標一牌”提升工作。培育新型市場主體,做好“農業+”文章,推進農業與加工流通、社會服務、研學科普、健康養生、飲食住宿等業態相融。 堅持數字賦能,開創農村電商新格局。做好“互聯網+農業”文章,加快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發展直播帶貨、助農直播、移動菜籃子,培育農民直播銷售員,打造農產品展示展銷平臺,推動獅臺兩岸農業融合發展。創建鄉村振興網商經濟示范帶,統籌抓好“一鎮一小微電商園區”建設,健全全域電商生態圈,打造鄉村電商產業發展高地。打造高質量電商名片,開展“潛商計劃”品牌電商培育工作,創新電商人才評價機制,實現直播電商的“人、貨、場”環節良性升級,形成“市場+平臺+直播”的新業態模式。 堅持品質提升,以“美麗鄉村”帶動“富足鄉村”。促進鄉村旅游產業全面提質,建設一批農業主題公園、觀光采摘園、農產品加工觀光園、鄉村民宿和研學康養基地;加強永寧古衛城、華山古民居等古鎮、古村、古建筑修繕保護與利用,推動古建筑與現代化建筑相融合,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加強串點連線,打造全域振興示范帶。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推廣“美麗鄉村+美麗產業+個性發展”的村莊經營模式,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旅游業態等方式,促進農旅深度融合,打造鄉村旅游重點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