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吉市第九中學的教室里,莊惠強正帶領八年級(6)班的學生們復習物理知識。他一邊寫板書,一邊與學生互動,課堂氛圍輕松而專注。林如夢 攝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什么?”“大家還記得什么是彈力嗎?”近日,在昌吉市第九中學的教室里,莊惠強正帶領八年級(6)班的學生們復習物理知識。他一邊寫板書,一邊與學生互動,課堂氛圍輕松而專注。莊惠強除了是一名物理教師,也是一位教育情懷深厚的援疆使者。 從泉州到昌吉:跨越千里的教育初心 莊惠強來自福建省泉州市,曾擔任惠安錦水中學副校長。2024年8月,他作為泉州市第三批“組團式”援疆教育工作隊隊長來到了新疆昌吉市,在昌吉市第九中學任教。對于這一選擇,他坦言:“援疆之路,心之所向。教育無問西東,只要學生需要,我就愿意去。” 初到新疆,莊惠強面臨著氣候、語言、文化等多重挑戰。“新疆的冬天是外面冷,屋里熱,襯衣加羽絨服的搭配讓我覺得像是走在潮流尖端。”莊老師幽默地打趣著自己。他說現在適應了這里的生活,這里的一切讓他覺得很有意義。他說:“這里的學生對知識的渴望讓我感動。課堂上,他們眼神專注;課后,他們主動請教問題。這種求知若渴的態度,讓我感受到肩上的責任。” 課堂內外:用愛與責任點燃學生夢想 莊惠強的課堂以風趣幽默著稱,他善于用生動的例子和互動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他還會帶給學生各種有趣的實驗課,點燃課堂氛圍。七年級(4)班的學生盛彥博說:“莊老師的課很有趣,他總能用簡單的語言把復雜的物理知識講明白。他就像我們的朋友一樣。年級的活動他總是熱情參與,和我們打成一片,希望莊老師能在這里多待幾年。” 一到課間,不少學生來到辦公室找莊老師請教問題,莊老師邊講邊用手比劃著,他用筆在草稿紙上寫寫畫畫,反復向學生確認:“這樣說可以理解嗎?”聽到學生回答“我懂了”后,他總會再補上一句“以后有不懂的隨時來問哦!”七年級(4)班馬譽珊這樣說:“莊老師特別耐心,他不僅課上得好,還很關心我們的生活。他經常說,遇到什么困難都可以去找他。他就像一位長輩,讓我們感到溫暖。” 在莊惠強看來,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點燃夢想。他說:“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潛力,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就是發現并激發這種潛力,幫助他們找到人生的方向。” “刺桐名師工作室”:搭建兩地教育合作的橋梁 除了日常教學,莊惠強還肩負著推動兩地教育交流的重任。2024年11月,他主持成立了“刺桐名師工作室”,旨在將泉州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帶到昌吉,助力當地教育高質量發展。 工作室成立后,與泉州的中學聯合開展線上教研活動、參與昌吉市第五中學、兵團第六師103團中學、共青團中學等聯合教研活動等,同時也聯合泉州市第一中學和泉州市援寧援藏省份的學校開展“四省五地多校”大思政活動、深入昌吉市學校進行教學調研等。莊惠強說:“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活動,讓昌吉的教師和學生都能感受到泉州教育的魅力,同時也讓泉州的教師了解新疆教育的特色,實現雙向交流、共同進步。” 莊惠強的努力得到了當地教師的認可。昌吉市第九中學的教師徐捷說:“莊老師帶來的不僅是先進的教學方法,更是一種教育情懷。他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文化交流:援疆教師的雙重使命 作為援疆教師,莊惠強深知自己不僅是教育者,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他說:“援疆教師可以將國內其他省份的先進教育理念帶到新疆,同時也能學習新疆本土文化,促進文化交流和民族團結。” 對于莊惠強來說,援疆不僅是一次教育實踐,更是一次人生歷練。他說:“新疆的廣闊天地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教育的意義和使命。在這里,我不僅是一名教師,更是一名文化交流的使者。這段經歷讓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升華。” 談到未來,莊惠強充滿期待:“援疆只是一個起點,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也讓更多教師參與到教育交流中來。教育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可以改變一個人,也可以改變一個地區。” 莊惠強的援疆故事,是無數援疆教師的縮影。他們用行動詮釋了“心之所向,行之所至”的教育情懷,在邊疆的土地上播撒知識的種子,為新疆的教育事業注入新的活力。在援疆的路上,莊惠強和他的同事們,正用愛與責任書寫著新時代的教育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