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是“三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積極搭建庫區數字化運營及信息化平臺——“五福水口”,將數字技術運用延伸至水庫移民工作中。目前,該平臺和水口鎮轄區景區內相關智慧化系統已實現與庫區生產、生活、生態、治理等全面融合,形成以數字技術推動庫區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局面。 從“多點位”到“一站式”打造智慧化庫區 在水口鎮庫區數字化運營及信息化平臺上,可以了解移民工作及政策,還有景點打卡、特產銷售、食宿預訂等便捷服務……這個“掌上庫區”見證了福建省庫區移民工作朝著“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目標闊步前行。 工作人員在查看“智能化管理平臺”(德化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岱仙湖水利風景區內的石牛山,智慧管理系統如同一張網,讓整個景區“看得見、聯得上、呼得應、調得動”,用現代科技充分展示地域風情和自然人文故事。水口鎮黨建文創·星火基地推出自助掃碼語音講解服務,實現“碼上”聆聽紅色故事,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游客在“五福水口”小程序動態欄目可以分享兼具攝影和體驗的圖文帖,讓平臺集聚人氣,互動感滿滿……“通過‘五福水口’小程序,我們可以詳細查看各種路線,了解周邊美食、住宿,把當地特產帶回家。”來石牛山景區旅游的福州市民石女士說。 依托“五福水口”等平臺載體,水口鎮逐步健全智慧服務體系,為游客提供游前、游中、游后全程個性化服務,搭建涵蓋景點介紹、線路推介、美食推薦、住宿預訂等一站式優質服務架構。針對不同年齡層次、地域來源的游客,“五福水口”平臺精準推送符合其興趣偏好和需求的旅游產品與活動,顯著提升營銷效果和游客滿意度。自平臺上線運行以來,累計訪問量達4萬多次,服務游客數量逾10萬人次。 從“隨大流”到“看走勢” 蹚出特色產業新路子 對轄區產業發展進行科學預判,是“五福水口”平臺的一大特色。“有了平臺助力,我們就像有了‘晴雨表’。”水口鎮許多商戶深有體會,平臺的“可視化”和“預見性”讓他們少走彎路,更好地選擇、發展產業。 “五福水口”信息化平臺對庫區內的產業進行梳理,結合現有經營狀況和統計數據,通過多維度、全方位精細分析,研判不同業態發展走勢,向各業態經營者提供產業、產品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和參考建議,引導經營者、種植戶及時調整和優化資源配置,有效降低了庫區特色產業發展的市場風險,提高了庫區產業、產品的經濟效益,保障了庫區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蘿卜姜、山茶油、地瓜干……琳瑯滿目的農特產品乘上電商的“快車道”,“飛”進千家萬戶;露營基地、民宿、度假山莊……水口鎮培育發展庫區多元業態,讓閑置庭院成為“富民創收園”。這些資源、服務均在平臺“上線”,讓當地村民更快更好地吃上“旅游飯”。 立足“五福水口”平臺,德化縣東部5鎮34家餐飲、民宿、農特產品商戶成功搭建線上銷售渠道,引流近2萬人,促進當地餐飲、民宿、農特產品商家增加收入,數字賦能鄉村振興效果凸顯。在石牛山景區商業街,農特產品體驗店應勢而生,配置鄉村運營師,貼心服務和特色產品講解,讓消費者親身感受農特產品的優良品質和獨特魅力。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模式,拓寬市場覆蓋范圍,庫區農特產品的銷量節節攀升,村集體經濟增收成效顯著。 智慧監管下的石牛山景區(德化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從“出實招”到“見成效”推動鄉村治理新突破 “五福水口”小程序融入“黨建+”鄰里中心、綜治中心、鎮域旅游服務三大模塊,包含基層黨建、基層小微權力監督、網格化管理等內容,拓寬了庫區群眾參與鄉村建設的渠道。德化縣用積分制形式激勵村民參與各類民主評議、環境美化、河湖管護等活動,利用數據分析和報表展示,為鎮區的各項決策提供精準可靠的依據。 在“五福水口”線上平臺,群眾可以足不出戶提意見建議、反映訴求。通過對平臺問題反饋、處理情況等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德化縣精準回應訴求,并視情況開展代辦服務,做到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智治”護航讓游客玩得開心又放心(德化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依托“五福水口”平臺的數據采集和智能分析,水口庫區對鎮域內的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進行嚴密監測和及時預警,科學精準調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2025年以來,通過數據分析和預警系統,德化縣多次成功應對強降雨和臺風天氣,提前轉移安置群眾500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