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道整治,落差成瀑,自成一景。 ■早報記者 林福龍 通訊員 邱一漫 文/圖 疏浚溪流,臨水架橋,筑壩蓄水,植花種草,布置夜景,形成水清岸綠景美的濕地小公園;依山而建的一座座造型古樸、充滿閩南風格的新型農房整齊美觀;鎮區的“黨建+”鄰里中心設施到位,服務貼心,充滿溫馨的生活氣息;在自家院落里隨手種一株三角梅,精心培育幾年,等到了開花時節,滿樹鮮紅的三角梅既美化了自家庭院,也給街道添了一處美景…… 這是近日記者隨同市城管局考評中心工作人員,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典型——永春縣吾峰鎮實地走訪時所看到的景象。為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提升鄉村顏值和環境品質,今年以來該鎮以目標為導向,從問題著手,落實網格化管理,集中時間、人員、精力,在全鎮全方位、立體化開展穿透式環境衛生整治攻堅行動。 全方位檢查 確保鎮村保潔無死角 “通過地毯式檢查,實施全方位覆蓋,加上閉環式督改,實現對整個鎮區立體化、無死角的保潔效果。”吾峰鎮分管衛生的張副鎮長介紹,該鎮由環境衛生綜合巡查隊、志愿者以及熱心群眾組成的檢查隊伍,采取分片包干、對照標準、堅持問題導向、全程步行的方式,每日對各村各角落進行拉網式、地毯式檢查。 檢查的范圍包括背街小巷、房前屋后、道路田邊、草叢樹下、公共場所和水域等是否有積存的生活垃圾、枯枝藤蔓和建筑垃圾;垃圾清運車或收集車作業期間是否密閉和存在“滴灑漏”,垃圾是否及時清運;臟污、破損的垃圾桶(箱)是否進行清洗或更換,垃圾收集點周邊是否清洗干凈,露天垃圾圍是否有清理整治;公共廁所是否及時進行清潔和維護,保持設施設備整潔完好;廢棄物、建筑垃圾是否及時清理,堵塞的排水溝是否有清淤疏通。 檢查中,對能立即整改的,立即通知環衛人員當場整改;對不能立即整改的,限期整改到位;對突出的問題拍照取證并通報,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整改并及時反饋,健全閉環整改工作機制,提升環境衛生整治水平。 穿透式跟蹤 群策群力保護人居環境 “從定期的‘回頭看’到具體問題的會商研究,以及專題座談會的研討,群策群力共同做好鄉鎮衛生工作。”張副鎮長透露,目前衛生工作由鎮分管領導牽頭,鎮環衛站、綜合巡查隊、各村環境衛生網格員等參加。針對每周發現及各級督查暗訪通報的問題,開展“回頭看”并進行歸納分類,對環境衛生問題反彈、清理不徹底等現象進行通報、約談,并作為獎懲依據。 定期召開總結分析會,針對難點問題研究整治措施。如對門前“三包”、環衛設施建設、雞鴨圈養、建筑垃圾和大件垃圾處理等難題進行探討研究,提出解決辦法,取得了明顯成效。此外,該鎮還結合人大代表議政日活動,開展環境衛生專題座談研討。收集針對性整治意見建議后,及時添置綜合執法車輛、垃圾分類車,集中整治各村露天垃圾池,不斷提升環境衛生整體質量。 規范垃圾收集點管理,大件垃圾統一放置在大件垃圾處理站并定期進行拆解回收;建筑垃圾與生活垃圾分別收集,堆放到指定地點。這樣既能順利推進裸房裝修工作,又能保持美麗宜居的村莊環境,群眾也對此反映良好。 “黨建+”模式促和諧 新型農村社區令人期待 “以‘黨建+’全新模式,從軟硬設施方面提升,給村里打造一處可玩、可學、可樂、可育、可醫的新型休閑空間。”吾峰鎮吾中村黨支部書記施星明告訴記者,鎮黨委、政府以吾中村打造“黨建+”鄰里中心試點村為契機,推進總投資1000萬元的環境整治項目,啟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居家養老區域中心、長者食堂、角落公共停車場硬化等工程,延伸完善鎮區生活污水治理網絡,引入新興業態,拓展鄰里交流休閑空間,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 位于吾西村大耕山的新閩派新型農村社區項目,被列入全省城鄉建設品質提升10個新時代農村社區樣板工程。工程首期(2021-2022年)計劃投資3000萬元,建設10幢示范農房和1幢社區民俗文化活動中心。目前已啟動建設11幢新閩派農房,其中6幢已完成外立面裝修,2幢封頂,另3幢正在進行主體工程建設。社區民俗文化活動中心已封頂,正進行外立面裝修。 以全鎮裸房裝修工程為契機,鎮政府組織綜合執法隊、下村工作隊、村網格員等,逐一前往正在開展外立面裝修或新建農房的施工現場,向群眾宣傳環境保潔相關規定,簽訂裸房裝修環境衛生責任書,督促履行“三包”責任,不得占用道路、耕地或公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