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潔衛生的公廁是宜居文明社區的標配。為加強中心城區公廁管理,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市城管局考評中心今年4月份修訂中心城區公廁管理綜合考評方案,將公園、景區及社區公廁納入中心城區公廁市容和環境衛生項目考評中,并加重了部分扣分項的分值,進一步夯實標準。從最近兩個月的考評情況看,接受考評的社區公廁,分數普遍不高。 考評通報 一些社區公廁環境“臟亂臭” 5月份是市城管局考評中心按修訂后《中心城區公廁管理綜合考評方案》實施考評的首月,鯉城、豐澤、洛江、泉港四地共有24座社區公廁接受考評。除鯉城區百源路邊公廁、洛江區琯頭社區美亞芳鄰旁公廁、洛江安吉路交通局公廁得分在80分以上外,共有8座得分在50分以下,衛生臟亂臭。得分最低的2座是豐澤區清源社區泰峰路8號對面公廁、豐澤區清源社區水流坑路53號右側20米公廁,分別是14分、16分。 6月份,鯉城、豐澤、泉港三地又有15座社區公廁首次接受考評,仍有部分公廁出現積塵污垢、較重臭味、牛皮癬、通風不足等問題,分數最低的是豐澤區東海街道后亭社區趙厝路55-1號公廁,得分22分。 現場走訪 相關社區已加強公廁保潔 5月份中心城區公廁市容和環境衛生考評成績倒數第一、第二的2座公廁均在海拔近500米的清源山密林深處。 記者近日走訪了解到,清源社區現有的幾座公廁均是2009年拆除原有的旱廁重建起來的,設施簡陋。2021年前,因山上尚未通自來水,公廁沖水全靠接山泉水。2021年起公廁接通自來水后,卻遭遇附近居民接公廁水去澆灌菜地,水費超出了社區財力支撐范圍,無奈之下關停了沖廁水源。市考評中心考評員5月份上山考評時,看到的就是無水源沖廁清洗、處處污垢臭味的公廁。目前,清源社區居委會聯系了公廁附近的居民提供水源,由保潔人員每日及時沖洗、保潔,以保持公廁衛生。 市考評中心考評員告訴記者,從5月、6月份的中心城區公廁市容和環境衛生考評情況看,社區公廁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有設施設備方面的,如墻體破損、水龍頭損壞甚至馬桶損壞,設置無障礙廁位、無障礙通道、無障礙小便廁位等;有保潔不到位的,如馬桶積塵,小便池嚴重尿漬、未投放去味球,廁位未設置廢紙容器,防蠅、防蚊措施不到位,保潔工具亂堆放等,暴露了相關社區存在管理盲區,責任心不足。 市考評中心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最亟須的是要加大社區公廁的日常保潔力度,保障養護經費,健全長效管理機制,變“臟亂臭”為小清新,才能提升如廁環境,為美麗社區、美麗城區增添“面子”和“里子”。(泉州晚報記者 陳淑華 通訊員 邱一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