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4月10日訊(本網記者 施遠圻 通訊員 吳圣瑩)小區是居民群眾生活的基本場所,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近年來,鯉城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探索建立住宅小區長效管理機制,聚焦“三全四好、五個100%”工作目標,全方位推動鯉城從“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邁進,努力打造“全域幸福家園”鯉城樣板。 江南街道東浦、霞洲、明光社區召開社區“大黨委”聯席會議。鯉城區委組織部 供圖 建強動力主軸 確保黨的領導實而有力 “路面坑坑洼洼,一下雨就積水!”“晚上小區里黑燈瞎火,回家時總提心吊膽!”……鯉中街道東門社區農校生活小區的居民談起小區改造前的樣子,仿佛有倒不完的苦水。但自小區成立黨支部后,一切都變了,小區路面實現全線硬化,建設安裝6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和12個新型路燈,實現物業費交費率達100%,老舊小區生活煥然一新。 “還好雨污分流改造在雨季前搞定了,不然以往整個小區都是雨水倒灌,居民出行都不方便......”近日,江南街道霞洲社區聯泰第一城小區傳來好消息,小區內部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在雨季前順利完工,有效解決了小區雨水倒灌、出行不便的問題。這一成果的背后,是黨建引領物業管理工作的真實寫照。原來在獲悉群眾改善環境的心聲后,小區黨支部組織業委會、物業現場實地查看、評估項目預算,提交社區“大黨委”共商共議,用“微實事”筑牢“大幸福”。 據悉,鯉城區堅持樹牢“大黨建”理念,健全“區、街、社區、網格(片區)、樓棟”五級穿透式組織架構,在全市率先開展“紅色領航·小區善治”專項行動,成立鯉城區物業服務行業黨委,在280個住宅小區實現黨組織全覆蓋,將黨組織鏈條由社區延伸至居民小區,織密黨建工作微網格。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制度,由處級干部擔任社區“大黨委”書記,牽頭召開聯席會超400場,協調破解基礎設施老舊、停車難充電難等“急難愁盼”問題超1100項。截至4月1日,全區正式業委會組建率93.6%,“紅色業委會”覆蓋率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