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街道寶嘉譽峰小區“法護‘鯉’鄰和諧,共筑‘物’美小區”專項活動。鯉城區委組織部 供圖 匯聚紅色隊伍 實現治理力量整合升級 鯉城區委組織部立足職能,主動靠前,把好業委會成員候選人“政治關口”,列出正向表現5條評價要點、反向要素8條負面清單,實行候選人備案制。出臺《關于激勵小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擔當履職的十條措施》,引導、支持、激勵各小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積極履職、主動擔當,推薦并推動1名業委會主任、1名物業企業負責人當選區政協委員。 此外,鯉城區委組織部還在全區開展“紅色力量助治理”行動,選任樓棟長1773名,成立志愿者隊伍281支,實現小區樓棟長、志愿者隊伍100%覆蓋,并在有條件的小區創新推行“樓棟長+樓棟助理+志愿者”模式,把治理力量延伸到樓棟這一最小單位,激活小區治理“神經末梢”。建立黨員干部“引領奉獻進小區”機制,組織28名處級、324名科級干部全覆蓋掛鉤片區、小區,積極引導2000多名在職黨員回小區報到、在生活圈服務。發揮鯉城區離退休干部和老黨員多的優勢,組建227支小區“紅色銀齡管家”隊伍,凝聚、激活銀發力量。 同時,為進一步加強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工作,推進“執法進小區”工作閉環,鯉城區住建局等8個部門出臺了《鯉城區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司法聯盟工作機制》,進一步明確各方職責,提高服務和管理效能,建立服務為主、管理為輔、執法支撐“三位一體”的小區治理新模式,打通物業管理執法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通過一系列積極探索與實踐,鯉城區充分融合多方力量,持續為小區居民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常泰街道金泰花園小區推行“厝邊頭尾”志愿服務模式,發揮黨員樓棟長、網格員等作用,暢通居民問題反映渠道,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38個,小區內來自4個街道7個社區的回遷安置居民親近和睦、關系融洽;臨江街道新風小區固定每月5日為“黨員便民日”,點單式收集小區居民生活需求,開展普法宣傳、調解鄰里糾紛、垃圾分類等志愿活動,切實提升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海濱街道東魯駿達小區致力于打造“紅色引領聚力量·物業服務筑溫馨”黨建品牌,依托熱心黨員及群眾設立“紅色驛站”,聘用黨員保安為“紅色管家”,形成了齊抓共管的治理新格局;金龍街道寶嘉譽峰小區通過探索“三融三化”微治理新模式,以黨員聯動物業、網格員、業主等多元力量,充分整合小區資源,設置休閑活動室、向日葵親子小屋等功能室,獲得了業主們的好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