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旺/漫畫 東南網(wǎng)3月30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見習(xí)記者 彭思思 記者 沈雪燕)?“寶貝,媽媽再給你生個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好不好?”這樣的問題,以往常被家長用來“逗”孩子。可隨著福建省“單獨兩孩”政策獲得通過,這樣的問題,在很多家長身上變成了真正的問題。 小大人們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昨天,記者在市區(qū)街頭進(jìn)行了隨機(jī)采訪。 ——反對派—— “媽媽是零食王,不想再有人跟我搶零食” 子鑫7歲,小學(xué)一年級 “弟弟會跟我搶零食,搶玩具,”作為獨生子,子鑫說,家里的零食都是他和媽媽來消滅,媽媽是個“零食王”,要是再有個弟弟或妹妹,那就多個人跟他搶東西了,所以自己不想要。 他外公說,現(xiàn)在的小孩比較不愿意分享。子鑫的媽媽也是獨生子女,可以多生一個,他們老人也這么希望。不過女兒覺得太辛苦,不愿意生。大人們?nèi)ツ暌矄栠^子鑫這個問題,子鑫一直堅決反對。 “媽媽每天都抱著弟弟” 婷婷,5歲,幼兒園,弟弟一歲 婷婷的弟弟,現(xiàn)在還是個小寶寶。婷婷說,“媽媽每天都要抱著他,不然他就會哭。” 媽媽說,婷婷有時候會跟自己撒嬌,可因為要照顧弟弟,有時無法顧及她。 ——贊成派—— “妹妹會很可愛,我想當(dāng)姐姐管著她” 小迎,8歲,小學(xué)一年級 小迎說,從前她一直希望自己能有個姐姐,可以帶她玩。不過,自己已經(jīng)是家里老大,這個愿望是沒法實現(xiàn)了。 現(xiàn)在她覺得,自己當(dāng)姐姐也不錯,“要是我有個姐姐,肯定會一直管我,我想還是有個妹妹比較好,妹妹很可愛,能陪我一起玩,我當(dāng)姐姐也會管著妹妹的。” “多個孩子家里比較熱鬧” 小郭,14歲,初中二年級 “家里多個小孩子,也會熱鬧一些。我現(xiàn)在比較大了,不會擔(dān)心大人們比較關(guān)注小孩子,而且我們現(xiàn)在跟小孩子喜歡的東西不一樣,不會有什么沖突吧。”這個青春期的男孩挺希望家里添個小寶寶。 “我騎車腳酸了就可以給弟弟騎” 貝貝,4歲,幼兒園 周末,爸爸和奶奶帶著貝貝在公園里玩。貝貝騎著腳踏車說,他想有個弟弟,“我腳酸了就可以把車給弟弟騎。” 貝貝的爸爸說,貝貝很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惜他和妻子都不是獨生子女。 ——中立派—— “弟弟如果調(diào)皮就太麻煩,如果乖還行” 小肖,11歲,小學(xué)四年級 小肖有點內(nèi)向,但面對記者的問題,還是很快地回答:“有個弟弟的話,太麻煩了。” 一問才知道,小肖是被調(diào)皮的小堂弟嚇怕了——每次堂弟到小肖家,都把家里能玩的東西全拿出來玩,還到處丟。每次知道堂弟要來,小肖就會偷偷跟媽媽說:“我們家又要遭殃了。” 不過,小肖還是慎重地想了一下,如果是個比較乖的弟弟或妹妹,還是愿意的,因為“能陪我一起玩。” 【媽媽經(jīng)】 “盡量不讓任何一個被冷落” 大兒子3歲,小兒子2歲,媽媽是全職太太,爸爸是上班族 毅毅和坤坤相差1歲。毅毅是哥哥,剛上幼兒園,他做什么,弟弟都喜歡跟著。為了讓兩個孩子不爭搶東西,家里買東西都會買一對。 因為弟弟喜歡跟著哥哥,家里人就采用正面引導(dǎo)的做法:比如,給哥哥買了《弟子規(guī)》,弟弟看到了,也吵著要讀,媽媽就搬張凳子,坐在小兄弟倆中間,指導(dǎo)一會兒哥哥,再看一下弟弟,盡量把兩個孩子都照顧到。 “跟老大講道理,她會懂” 大女兒7歲,小兒子4歲,父母是上班族 7歲的瑤瑤有個小她3歲的弟弟。媽媽說,瑤瑤跟同齡孩子比起來,還是挺大方的,不大會跟弟弟爭吵。不過,姐弟倆難免會鬧矛盾。媽媽當(dāng)下會先說姐姐,平息“戰(zhàn)火”,而弟弟還太小,需要在事后慢慢跟他講道理。 有時瑤瑤會埋怨,“媽媽,怎么每次你都批評我。”所以,媽媽每次說完她后都會解釋,告訴她大孩子要更懂事。 “培養(yǎng)大女兒帶小女兒” 大女兒5歲,小女兒2歲,夫妻都是公務(wù)員 于小姐和丈夫都是公務(wù)員,也都是獨生子女。 他們與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剛生大女兒時,4個人帶一個孩子,沒覺得很累。女兒長到兩三歲時,于小姐覺得女兒脾氣不錯,于是決定生二孩,“說真的,大女兒要是脾氣不好,愛鬧的話,我肯定不敢要第二個孩子。”于小姐說,自己有的朋友就因為第一個孩子太難帶,放棄生二孩了。 帶兩個孩子是不是很辛苦?于小姐說,其實比帶一個更容易,因為她會刻意培養(yǎng)大女兒帶小女兒。 “剛開始她也不喜歡帶妹妹玩,特別是小女兒還不會說話時。”兩個孩子沒法溝通,一搶東西就無法“內(nèi)部解決”,大的會覺得小的煩。那時,于小姐會刻意培養(yǎng)大女兒的責(zé)任心,讓她覺得帶妹妹是她的責(zé)任,并適時夸獎她,讓她感受到照顧妹妹的成就感。慢慢地,大女兒就喜歡帶妹妹玩了。 現(xiàn)在,小女兒也會說話了,兩姐妹能溝通了,于小姐就在處理姐妹倆的關(guān)系上改變了方法。“現(xiàn)在要跟她們講道理了,比如她們搶玩具時,要讓她們明白,玩具應(yīng)該給誰玩。”比如姐姐先拿了,就讓妹妹了解,這時候該讓姐姐玩,或讓她自己去說服姐姐主動讓出來。長此以往,姐妹倆就形成一種和平相處的模式了。 “其實,帶兩個小孩真的比帶一個容易,因為一個孩子會整天黏著大人,但兩個小孩可以一起玩,大人反而可以脫身出來做自己的事。”于小姐說,關(guān)鍵是家長要注重教育,不要過于緊張,抓住大的原則來教育小孩就行了,很多時候還是要懂得放手,讓他們自己長大。否則,孩子走到哪里大人跟到哪里,那再多養(yǎng)一個肯定顧不過來。 【專家說】 常開玩笑“生二胎”孩子會焦慮 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xué)校心理咨詢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潘芬芬: 孩子對二胎的接受程度,要看其年齡范圍和父母的教育、引導(dǎo)。 一般,3歲前的孩子,是一元的世界觀,相對以自我為中心。很多家長喜歡逗孩子,經(jīng)常開玩笑問孩子愿不愿意再要個弟弟或妹妹,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對的。因為孩子太小,無法理解家里為什么還要多一個孩子,也不懂有兄弟姐妹的快樂。孩子們會焦慮,有的會被問哭,或說“要把弟弟扔掉”這些抗拒的言語。 而在幼兒園到小學(xué)階段,是“自我”階段,孩子會在自己的世界和社會的期待中權(quán)衡、搖擺,不過對于有小寶寶的問題還是無法完全理解,會覺得媽媽的愛被奪走了。 等到上小學(xué)的年紀(jì),孩子開始會有二元世界觀,漸漸覺得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這時父母可以開始跟孩子溝通,孩子也比較能接受和理解。 孩子抗拒二孩 爸媽如何應(yīng)對? 家長對孩子的引導(dǎo)和教育很重要。比如,較小的孩子可能不懂跟兄弟姐妹一起玩耍的快樂,家長可以在家養(yǎng)一只小動物,讓孩子照顧它,在這個過程中學(xué)會互相關(guān)心,并感受到有玩伴的快樂。 媽媽懷孕后,也是進(jìn)行引導(dǎo)的好時機(jī)。這時候,家長要讓孩子加入到迎接新生命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問孩子,“以后有個小弟弟陪你玩好不好?”并多跟孩子描述有弟弟妹妹一起玩的快樂,讓孩子產(chǎn)生好奇,感受這種快樂。 如果第二個孩子出生了,家長可以讓大孩子參與照顧小寶寶,讓他看一看、摸一摸。其實孩子都是喜歡孩子的,增加兩個孩子間的互動,大孩子也能慢慢接受小寶寶,并承擔(dān)相應(yīng)的角色責(zé)任。 同時,家長在平時的教育中,也要注意多教會孩子分享和照顧,不要過分溺愛、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