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24日訊(通訊員 許美宣)近日,南安市官橋司法所成功調解一起因農村自建房施工導致工人死亡引發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有效化解了三方當事人之間的矛盾糾紛,避免了事態進一步升級。 李某在官橋鎮某村一處自建房外墻裝修作業時,不慎從三樓腳手架墜落,經搶救無效死亡。事故發生后,李某家屬與施工承包者陳某、房屋業主蔡某就賠償問題產生嚴重分歧,遂向官橋司法所申請調解。 調解過程中,家屬情緒較為激動,索賠意愿強烈,而承包方陳某與房主蔡某之間互相推諉、各執一詞;陳某指出腳手架系蔡某搭建且未設防護網,應負主責;蔡某則稱已在協議中明確安全責任歸陳某承擔,拒絕主要賠償。 面對僵局,官橋司法所迅速啟動“法調對接+鎮村聯動”機制,多措并舉推進調解:一是邀請官橋法庭法官介入,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相關法律規定和類案裁判,明確責任劃分;二是聯合駐村工作隊、村委會多次上門溝通,采取“背靠背”“面對面”相結合的方式,緩和當事人對立情緒,引導理性協商。 經過連續6天的耐心調解,三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對賠償數額達成一致意見,其中蔡某承擔47%,陳某承擔53%并采取分期支付方式。為確保協議履行,司法所協助當事人至南安市人民法院官橋法庭申請司法確認,賦予調解協議強制執行力,真正實現“案結事了”。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農村自建房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反映出農村施工活動中資質缺失、合同不規范等問題。官橋司法所通過“法調對接+鎮村聯動”機制,依法依情依理化解矛盾。 案件啟示:農村自建房施工應強化資質審核和安全協議簽訂,明確各方責任,同時建議加強基層調解與司法確認銜接機制,提升調解協議的權威性和執行力。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