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峽西岸城鎮群中找準定位 ——專家把脈晉江新型城鎮化建設  晉江五店市傳統文化街區將古建筑整合成群,讓它們在新時期散發歷久彌新的魅力。 (陳起拓 攝) 1日,多名來自各行業的專家學者在實地考察了晉江市晉陽湖、五店市傳統文化街區、大埔村等多個新型城鎮化建設典型項目后,出席晉江新型城鎮化發展研討會,共謀晉江新型城鎮化發展新路。 □本報記者 郭雅瑩 找準城鎮定位 發揮區域優勢 從上世紀80年代“晉江模式”的提出,到新世紀初“晉江經驗”的總結,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晉江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路子。然而,已經成為典型模式的晉江如何在新的發展中提升競爭力,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李曉江看來,首先要找準定位。 李曉江說:“要在海峽西岸城鎮群中尋找晉江的定位。在區域化的格局中,在與泉州等中心城市乃至在海峽兩岸的互動中,凸顯晉江的魅力與特色,實現差異化發展,是晉江未來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需要思考的。”他指出,在找準城市定位的同時,還要兼顧改革創新、歷史文化、社會服務、生態文明等方面建設,以此尋求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力。 培養服務人才 完善社會治理 在晉江磁灶鎮大埔村,已有近200位本村70歲以上老人免費入住村級敬老院,這給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春光留下深刻印象。他指出:“晉江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僅做到了‘城鄉一體、產城一體、內外一體、五位一體、古今一體’,還積極探索一些社會組織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作用。” 王春光建議,晉江可繼續培養一些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特別是一些專業化管理和服務人才的培養,探索社會服務人才培養體系”,讓這些社會組織參與到社會管理中來,從而完善社會治理,實現“善治”、“良治”,以此吸引更多外來人口。 以文化為導向 融入公共空間 行走在五店市傳統街區的紅磚白墻之間,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張兵頗感震驚:在老青陽核心區的繁華地段,竟然有保存如此完好的閩南古建筑群。在他心目中,晉江未來就應該是這般歷史遺存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模樣。 “雖然五店市是傳承保護歷史與文化的模式之一,但未來城市歷史文化保護需要更加多元化。”張兵建議:“晉江應該以文化為導向,深入挖掘城市的文化獨特性,并在公共空間的建設過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特色,讓市民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接受城市的文化,以此加深融入感。” 善用城市資源 降低社會成本 當前,擴大內需、結構調整、產城融合、創新轉型成為晉江的新常態、新特征,一件件設計作品正從晉江洪山文化創意園區源源不斷地走向市場。對于這種立足于城市既有資源上的產業創新,福建農林大學軟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慶昌十分贊許。 “產業的創新轉型,在依靠科技、產業組織等方面創新的同時,也要考慮企業、政府、社會等各方面的成本。”鄭慶昌說。對此,李曉江也建議,在未來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要精細安排,善用存量資源,通過集約、節約的產業創新轉型方式,推進城市發展,讓新型城鎮化建設成為晉江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促創新的新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