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西塔“蜈蚣精”嗎 我給東西塔點個贊 東南網7月22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紫玄 田米 文/圖) 核心提示 一份最新、最權威的東西塔體檢報告,牽動著泉城人的心。 時隔60余年再次啟動修繕,東西塔成了昨日泉城最大的聚焦點。 有人在說記憶,東西塔下撒野的童年,曾在塔內納過涼的夏天,一下子在這個泉城焦點下飛揚起來。 有人在聊感慨,千年一日,多少年代悄然而過,塔在,城在,所有的歷史和驕傲都散發生命的活力。 “菜頭”洗塔的記憶 著名攝影家陳世哲曾長期生活在東西塔附近。 他記得,上世紀70年代前,東西塔下還曾開展“攻炮城”,雙塔下炮聲陣陣、人聲鼎沸,曾是不少老一輩人的記憶。1983年元宵,攻炮城恢復,不過出于安全考慮,這次攻炮城也成了絕響。 陳世哲回憶,從上世紀90年代起,考慮到塔內擁擠且一二層間樓梯傾斜度太大,東西塔不再對外開放,幾乎同時,考慮到夜景燈為普通燈泡,牽線復雜易引發火災,同時更換燈泡也存在危險,東西塔上的夜景燈也沒再亮起。 泉州人民對東西塔的呵護遠不止這些。陳世哲曾聽老人講過,抗戰時東西塔曾被戰火烤黑過,抗戰結束后,人們自發用“土辦法”為東西塔除黑,拿菜頭(白蘿卜)不停擦洗塔身,這樣的效果竟然出奇的好,“在那個溫飽都談不上的年代,群眾卻能自發用食物為塔擦拭,這也說明了東西塔在泉州百姓心中的地位”。 “開元寺和東西塔的保護也離不開老市長王今生的挺身而出。”陳世哲說,上世紀60年代末,不少外地來泉州“破四舊”的紅衛兵涌向開元寺,準備搗寺毀佛,當時的市長王今生聞訊,第一時間趕到,一個人站在寺前喝止紅衛兵。由于王老的威望,附近百姓也趕來支援,開元寺和東西塔幸運躲過了浩劫。 這張東西塔照片是泉州現存最早的一張照片,拍攝于光緒十八年 生在東西塔下的孩子 昨天,網友“兩人有余”給“海峽都市報大泉州”留言:我可以說是一個出生于開元寺的孩子!奶奶以前是開元寺的工作人員,我從二院出生后,就住在開元寺里的“小開元寺”,也就是現在的“弘一法師紀念館”。從小在開元寺玩耍,東西塔更是常年游玩的地方:捉迷藏、打羽毛球、學騎車…… “兩人有余”真名叫徐詠,今年35歲,現在泉州一家房地產公司上班。他上初中前,奶奶一直在開元寺接待處工作,負責接待全國各地來的旅行團,自己也便有機會經常登上當時對旅行團開放的東塔。“雖然上塔次數很多,但每次旅行團來,我還是喜歡跟進去。”小徐說,東塔里面溫度比外面低不少,尤其夏天時,里面就像開了空調一樣,因此成了自己的避暑勝地。 小徐回憶,1996年讀培元初中時,西塔還發生了一次引人關注的“蜈蚣精”事件。那天下午放學,小徐突然發現新華路上很多人抬頭看著西塔,只見塔頂出現了一只有頭有腳的巨型“蜈蚣”,還在那不停扭動,這事還驚動了電視臺。由于是“內部人士”,小徐首先得到了“內幕消息”,原來“蜈蚣”是頂端一段鐵皮脫落“變”的,由于鐵皮前部有兩個尖角,加上顏色又是土紅色,因此在風的吹動下變成了一只巨型“蜈蚣”。 1927年修繕地震時震歪的東塔塔尖 美國人的震驚 27歲的Ricky是美國人,早先在美國認識了一位晉江朋友,因為喜歡中國傳統文化,聽聞了泉州的深厚文化底蘊后,3年前他決定來泉州定居。Ricky告訴記者,去年8月,他成了培元中學拍攝的微電影《音樂活化石》中的原型,而那次的錄制,就是在開元寺。他還記得第一次看到東西塔的情景:“太令人震驚了!”震撼于東西塔的雄偉,他常常向外國友人推薦。“只要有朋友來泉州,都會帶他們去逛逛。” @微聲音 東西塔見證我的愛情 Mr@范:說起東西塔,是泉州留給我最美的一個景!2013年孤身一人來到泉州念大學,在電視上看過東西塔后,一個周末我獨自一人坐公交到了開元寺。在東西塔臺階邊遇到了同班女生,她腳下一滑,我就上去問她沒事吧!后來也就奠定了在班上和她關系最好的基礎,直到畢業,我們在一起四年了!感謝東西塔,見證了我們愛情的開始! 塔下的花生湯 永茂:小時候家長曾帶我進去玩,大門旁邊的兩尊神像使人有種不寒而栗的感覺,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紀70年代初期,百貨公司在那里設立商場,飲服公司在那里設立小吃店,記得有一次我逛完商場還吃了一碗花生湯。 |
- 2015-02-04泉州開元寺東西塔安裝照明燈被叫停 方案擬調整
- 2015-10-23泉州東西塔浮雕人物線描刊印 耗時半年繪就200尊人物
- 2016-07-21泉州東西塔時隔60余年再次大修 修繕時間將長達1年
- 2016-07-22十年把脈診出15大癥狀 泉州東西塔防滲漏工程或年底完工
- 2016-07-22泉州開元寺雙塔將動工修繕 最遲明年7月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