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3年元宵,東塔下唯一的一次攻炮城。畫面左上方為炮城,右上方的曲線乃鞭炮在空中飛舞留下的光軌。 東塔下攻炮城 只辦一屆成絕響 東塔下攻炮城,人流如織,則是非常富有時代特色的見證。1983年元宵,為紀念改革開放五周年,泉州開元寺舉辦熱鬧非凡的慶祝活動,包括花燈展、踩街、歌舞表演,還有攻炮城。攻炮城的地點就設在東塔下,且是距塔較遠的柱子周圍。 高高立著的柱子,掛上一座用許多鞭炮編織成的“城樓”,只要能扔進并點燃“城內”的長鞭炮炸“城”,就能獲取價值不菲的獎品。獎品由多家國營工廠提供,泉州皮革廠、鞋廠、服裝廠等很多廠都來贊助。 時至今日,泉州文化收藏研究者蔡其呈依然清晰地記得,那年正月十六晚,東塔下里三層外三層的盛況。彼時,蔡其呈在開元寺園藝組擔任園藝工,也是福建省棒球隊的成員,攻炮城對他而言胸有成竹。他花幾分錢買了五串鞭炮,站在劃定范圍內,先拋出一串鞭炮試一下高度。很快地,他又奮力向上一拋,這次中了!一瞬間,“炮城”噼里啪啦作響,人群一下子沸騰了!“我是當晚唯一一個攻下炮城的!”最后,蔡其呈捧回一堆“戰利品”,“獎品幾乎囊括整身行頭,服裝、鞋子、皮帶、皮包,價值相當于現在好幾萬元!” 后來,出于安全考慮,開元寺取消攻炮城,這次活動也成了絕響。上世紀90年代起,考慮到塔內擁擠且一二層間樓梯傾斜度太大,東西塔不再對外開放,幾乎同時,考慮到夜景燈為普通燈泡,牽線復雜易引發火災,同時更換燈泡也存在危險,東西塔上的夜景燈也沒再亮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