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礎設施災后重建扶持政策出臺,重大災毀工程—— 1個月內完成修復方案設計 ![]() 臺風過后,公路部門立即組織對受阻受損公路進行清理修復。 (陳小陽 王金植 攝) 本報訊 (記者游怡冰)記者昨日從市災后重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泉州市迅速研究出臺交通基礎設施災后重建實施方案,詳細制定了相應的扶持政策。 為加快修復進度,泉州市對一般災毀點(估算造價200萬元以下)采取現場方式直接確定修復方案并簡易設計,災情發生后20日內完成。橋梁、大型擋土墻、滑坡等重大災毀工程(估算造價200萬元以上)采取直接委托方式,選擇具備資質設計單位開展設計,在災情發生后1個月內完成。必要時,將組織專家技術論證,保證方案科學、合理。 根據省、市交通基礎設施災后重建扶持政策,高速公路運營路段的水毀工程修復資金,由省高速公路公司負責籌措。方案還提出,我市將整合、歸集各類資金,加大市級補助力度。除省級補助外,國省干線水毀路段修復資金市級、縣(市、區)級分別承擔預算建安費的10%、30%;農村公路水毀橋梁修復統一參照危橋重建標準,重建按每平方米300元安排;水毀重建新改建路段,雙車道每公里市級補助6萬元,單車道每公里市級補助4萬元。對今后受災公路搶修重建時限、工作步驟、保障措施等,方案也提出明確要求。此外,部分縣(市、區)也制定了相應的交通基礎設施災后重建扶持政策。 目前,在受阻公路搶通的基礎上,市交通委已全面部署公路修復重建工作,分門別類明確各類災毀公路修復重建的時間節點計劃。同時,派出5個工程督導組和2個技術組分赴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和沿海片區,抽查各縣(市、區)核災情況,督促指導修復重建工作。市交通委按照“特事特辦、急事快辦”的原則,研究制定了加快設計、施工、管理、驗收等流程的措施,并嚴格管控修復重建工程質量,對水毀橋梁重建工程、大中型滑坡等重大地質災害整治工程,由交通質監部門負責質量監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