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風易俗 惠安在行動”系列報道六: 惠安東嶺:樹典型立新風 移風易俗暖民心 東嶺鎮移風易俗示范村許山頭村充分利用戶外墻傳播鄉風文明 東南網記者 林杰 攝 東南網7月24日訊(本網記者 傅心玫 陳培源 實習生 王曉镕 通訊員 柯碧田)舊風陋俗常改常新,鄉村喚起文明新風。近年來,惠安東嶺鎮以全縣深化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為契機,引導轄區多個村莊積極踐行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新風尚,大力推行文明敬香等移風易俗做法,營造良好的移風易俗工作氛圍。 許山頭村:樹立典型 引領鄉風文明 在東嶺鎮許山頭村,有一筆特殊的教育基金,資金來自于村民簡辦喪事或喜事節省下的費用,用于村內學校進行獎教獎學。許山頭村村主任許欽山告訴記者,自去年5月1日村黨總支、村委會召開村民大會通過《移風易俗村規民約》以來,村兩委成員與老協會理事積極入戶宣傳相關政策,加強勸導,與村民簽約喪事辦理承諾書,得到了村民的響應。 村民余錦章是一名退休教師,他在生前托囑親屬嚴格遵守喪事簡辦的理念,并從辦理喪事的資金中節約一部分捐贈出來給學校,在老人去世后,家人將喪事簡辦,節省出5000元捐贈給東嶺鎮第二中心幼兒園。許欽山感慨道,老人這一慈善之舉在村里引發好評,成為移風易俗獎教獎學的一大典范,這一做法也帶動了多戶村民,村中漸漸興起良好風尚。 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理念已經得到村民的認可,但是喜事新辦倡議卻收效頗微,許山頭村黨總支書記許燦河介紹道,不少村民認為辦喜事就應該風風光光、體體面面,大家都在講排場,攀比現象嚴重。村兩委干部經過討論,一致認為倡導喜事新辦的工作如果要做好,必須入戶與村民當面溝通,進行交流。隨后,村干部分別入戶,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向村民闡釋喜事簡辦的意義。在村兩委與老協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村民許發明提出將為兒子操辦婚事的錢捐出2萬元給東山中學獎教獎學基金會,村民許榮彬也將為孫子置辦滿月酒的錢捐出2萬元,為村里喜事新辦倡議作出表率。喜事新辦改革在許山頭村開了個好頭,也為東嶺鎮移風易俗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喜事新辦樹立起典范的同時,文明敬香的良好風氣也在村里漸漸擴散。位于許山頭村的瑞集巖寺周邊綠樹環抱,花草簇擁,杏黃色的院墻與綠樹叢交相輝映,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信眾到此敬香。寺里住持釋法行表示,寺廟建筑多為木結構,以往敬香時經常有人燃放鞭炮,點燃大量金紙,留下了著火的隱患。在移風易俗倡議推出后,釋法行決定以此為契機,推行文明敬香。今年3月以來,瑞集巖寺安排了30名志愿者,在寺內輪崗,對來往信眾進行勸導,禁止燃放鞭炮,點燃金紙,同時,寺內多個香爐也封起了口,以防有人偷燃偷放。經過三個多月的勸導,如今寺內燃放鞭炮與金紙的行為已不存在,文明敬香的規范得到了本村乃至外地信眾的理解與支持。 三村村老人協會霞蒼分會會長鄭火貴向記者介紹移風易俗工作。?東南網記者 陳培源 攝 三村村:依托老協會 推動喪事簡辦 “這項工作的進行,好不容易。”近日,談及東嶺鎮三村村的移風易俗工作,三村村老人協會霞蒼分會會長鄭火貴如是說。早在2014年,三村村老人協會便意識到了喪事簡辦對推行鄉村文明新風的重要性,據鄭火貴介紹,三村村以老人協會為平臺,發動三個分會開展相關宣傳工作。 彼時的三村村,喪事舉辦時間較長,宴席鋪陳浪費,舊風舊俗難以撼動,老人協會成員經過再三思考,決定以老年人為主要宣傳對象,通過對老人的宣傳教育,再通過老人向家屬傳達倡議,從而輻射至每家每戶。此后,村里每逢老人學校上課日期,便邀請人員向村內老人進行授課,解釋喪事簡辦的重要意義,強調厚養薄葬對家庭乃至村莊和諧發展的重要性。老人學校成為推廣喪事簡辦的重要陣地。此外,三村村老人協會發布《喪事簡辦規定通告》,提出喪事幫工人員只發毛巾不發煙、花圈不超過十個、守靈不超過五天等8項要求,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村莊內舉辦喪事的鋪陳作風有所改善。 近年來,東嶺鎮移風易俗工作深入開展,三村村的喪事簡辦經驗為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而全鎮推廣的相關舉措也帶領三村村在內的多個鄉村移風易俗工作步上新臺階。東嶺鎮民政辦工作人員陳隱靜告訴記者,自2018年開始,東嶺鎮通過多個舉措推行喪事簡辦工作。一是加大宣傳,東嶺鎮官方微信平臺一年來發布了近百條的移風易俗宣傳報道,東嶺鎮通過召開動員大會、專題座談會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二是設立示范點如許山頭村,在多個村里召開推進會,確定典型進行經驗分享。此外,全鎮機關干部、村兩委、黨員干部等全部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確保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并通過鄉賢、社會有識之士進行引導,鼓勵村民把儀式簡辦的錢用于獎教獎學、扶貧濟困等公益事業。 目前,靈活多樣的宣傳形式和實實在在的工作舉措還在東嶺鎮繼續展開,移風易俗之風越來越盛,潤澤全鎮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