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防范非法集資農村領域專題宣傳活動現場。林冬梅 供圖 東南網11月18日訊(通訊員 林冬梅 本網記者 陳培源)近日,福建省金融監管局、福建省農業農村廳,泉州市金融監管局、泉州市農業農村局在安溪縣茶都廣場聯合主辦防范非法集資農村專題宣傳活動,重點面向廣大農民群眾宣傳防范非法集資等金融知識。 此次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緊抓茶農群眾赴茶葉綜合市場交易的有利時機,吸引眾多群眾積極參與,現場設置三大專區:一是咨詢服務區。現場設立了13個咨詢服務點,以發放宣傳資料、現場咨詢的形式,向廣大農民群眾介紹網絡借貸機構、養老機構、互助保險等非法集資高發領域的特點,現場接受群眾關于識別非法集資、防范詐騙等方面的咨詢。 二是案例警示展區。通過以案說法讓群眾更加直觀體會到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的危害,引導群眾自覺遠離和抵制非法集資。 三是有獎問答專區。引導群眾通過掃碼關注“福建打擊處置非法集資”微信公眾號,參與線上防騙測試并參與現場抽獎,向群眾普及防范風險常識。同時,安排金融志愿者鼓勵現場群眾、廣場茶店商戶、附近社區居民簽訂“遠離非法集資承諾書”,派發印有防范非法集資宣傳內容的小禮品、宣傳資料。 據了解,近年來非法集資“下鄉進村”趨勢明顯,農村地區成為非法集資重災區,有的農民合作社打著合作金融旗號,突破“社員制”“封閉性”原則,超范圍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有的合作社公開設立銀行式的營業網點或營業柜臺,欺騙誤導農村群眾。有的投資理財公司、非融資擔保公司改頭換面,在農村廣布“熟人業務員”,虛構高額回報理財產品吸收資金。農民群眾經濟承受力差,一旦不小心掉進非法集資現金,可能就會陷入傾家蕩產的境地。 在此提醒廣大農民朋友,您如果遇到類似情況,一定要提高警惕,牢記“五不”: 一是對“高息”誘惑不動心,過高的利息可能涉及非法集資; 二是對企業“實力”不崇拜,許多騙子公司包裝成有實力的公司,不惜重金投入廣告騙取老百姓信任; 三是對“官方”背景不迷信,不法分子往往打著官方的幌子進行非法集資; 四是對熟人“熱心”不信任,不少案件是利用親情誘騙,通過傳銷形式拉人頭,一層一層吸引投資; 五是對“創新”理財產品不輕易投資,要選擇銀行、保險等正規的投資渠道,避免上當受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