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355線德化雙交林停車區及公廁。 泉州市公路局德化分局 供圖 東南網8月20日訊(通訊員 徐斌 本網記者 謝玉妹)近日,德化縣境內石牛山國家4A級景區盛裝開園,超長索道、玻璃觀景臺、懸崖棧道、怪石奇觀等,吸引眾多游客慕名而來。開園10天來,已有近5萬名游客前來觀光。 “國道355線周末的交通量由原來日均2000多輛一下子上升到6000多輛。”泉州市公路局德化分局南埕公路站站長尹清華說,國道355線德化段串起了石牛山4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岱仙湖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等旅游資源,如何通過“公路+旅游”,打造一條獨具特色的生態公路,成了泉州公路人謀“變”大事。 他們緊扣“美麗交通、生態公路”創建部署,突出生態公路理念、注重公路文化建設,將自然生態與地域文化、公路文化相融合,引入“公路驛站”建設,設置普通公路服務區、停車區、公路法治園,從修路到“修”文化,用文化“串”起一路美景。雙交林停車區將德化戴云山筑建筑風格“復制”到亭臺、便利店和公共廁所建設中,木構青瓦與對面的青翠山峰遙相輝映,并且在停車區設置了法治宣傳園,讓旅客在游憩中得到熏陶;石柱停車區依山傍水,結合所在鄉鎮“水口”的名稱,設計一個“水”和“口”字變形的雕塑,與不遠處的石柱山脈脈相望,與腳底下的石龍溪依偎相親,仿佛傾訴著動人的傳說。 曾幾何時,由于路窄、彎急、坡陡,德化豐富的旅游如“深山閨秀無人識”。2009年起,泉州公路部門積極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對國道355線德化段全線拓寬提級改造為二級路,使德化城關至景區所在的水口鎮行車時間由原來的一個半小時縮短為半個多小時;2013年以來,又投入3000多萬元對該路段的綠化景觀、安保工程、邊坡防護、路面改造等進行了全面提升,打造通暢、舒適、安全的交通環境。德化縣委、縣政府“趁熱打鐵”,招商引資對石牛山景區進行升級改造。 如此“公路+旅游”效應,在石牛山景區重裝開園后更是疊加顯現。據石牛山景區負責人林劍雄介紹,旅游業和其他產業不一樣,30%的消費在景區內,其他消費都在景區之外完成,比如餐飲、住宿等。旅客的增加,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當地群眾經營農家樂、銷售自產的農產品,把公路經濟搞得有聲有色。朱愛玉是南埕鎮的一名群眾,她受聘于公路站來管理雙交林停車區,主要負責打掃停車區場地和公共廁所,同時在停車區開了一家便利店,雖然剛營業,生意還不盡人意,但她充滿期待,每天到這里停車的游客越來越多,也會給自己帶來一些商機。 近年來,泉州公路部門在管養的國省干線公路上建設永春岵山、安溪澳江和龍門3個服務區,德化雙交林、石柱、湖坂、曾坂、寶坑林場、石獅西岑、惠安前見、東埭等8個停車區,實施廁所革命12處,摸索出“新、特、簡、潔”的建設、運營、管理經驗做法,做到“管理有序、設施完好、功能適用、安全衛生、方便群眾、環境優雅”,進一步提升了公路服務水平,更方便了廣大群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