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李向娟 何金) 近日,泉州市下發“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實施方案”,推出22條舉措,堅持常態化精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有機結合,強化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嚴防農村地區聚集性疫情發生。 這22條農村疫情防控舉措主要包括:堅持“三加強、三減少”,即加強個人防護、鄉村管理、定點診治,減少人員流動、人員聚集、旅途風險。通過工商聯、異地商會等,勸導泉州在外地經商、務工人員錯峰返鄉,鼓勵在工作地過節。 強化返鄉人員,外來人員,來自疫情中、高風險地區人員,入境人員等重點人群的信息登記、摸排和日常健康監測工作。提倡國內低風險地區返鄉入泉人員提供前7天內核酸檢測報告;對未持有7天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建議前往就近醫療機構進行核酸檢測。 嚴格控制聚集性活動規模。堅持“誰宴請、誰負責”“誰組織、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嚴格控制活動參與人數和人流密度,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落實舉辦者防控責任。 切實加強新冠肺炎疫情多點觸發監測預警與報告處置工作,組織開展各類重點人員以及醫療機構、農貿市場環境和冷鏈食品等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按規范落實“應檢盡檢”頻次,提高早期發現能力。 充分發揮“大數據+網格化”的精準防控作用。將疫情防控應急性的網格單元固化為常態化的網格單元,健全“村網格工作站—自然村網格服務站—村民小組志愿服務站”“主網”架構。 強化“八閩健康碼”普遍應用。在鄉鎮內的公共服務窗口、小區物業前臺窗口等實行“先亮碼、后服務”,村(小組)及企事業單位使用“八閩健康碼”對進入人員憑“綠碼”放行。 加快應用人臉識別等技防措施。加快智能安防小區、智能醫院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小區和醫療衛生機構、企事業單位等引入人臉識別、遙感測溫等智能設備進行識別把關。 建立縣級領導分包鄉鎮、鄉鎮干部分包村、村級干部分包戶的三級網格分包體系,落實疫情防控責任制,強化冬春季、節假日等重點時段防控。 要強化公共衛生專業指導。積極統籌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通過開展“千醫連萬企”“百醫進百校”“送醫下基層”等活動載體,指導服務各行各業的疫情防控工作;要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其做好一線防控工作的能力等等。 |